二卷。清沈起凤(详见《报恩寺传奇》)撰。本剧主要情节取材于《聊斋志异·胭脂》。剧写苏州王又恭慧而美。扬州有告退大臣向诰欲以女采苹嫁之。而王已与当地富豪甘菊录女碧云订婚,故辞之。又有医生女卞芳芝属意王生
二卷。明袁士瑜(生卒年不详)撰。袁士瑜,号七泽,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即袁宗道、袁弘道、袁中道之父也。此书二卷,内容大旨以儒、释二家同源异派,或援释疏孔,或证孔于释。称濂、洛诸儒于圣人书诠释妙畅,
三十二卷。明汪镗(约1561前后在世)撰。汪镗,字振宗,号远峰,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市)人,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大学士。著有《余清堂稿》。是集为汪镗诗文集。凡三十二
九卷。即《九经集解》。
三十九卷。清宋犖(1634-1713)撰。宋犖字牧仲,号漫堂、西坡。商邱(今属河南)人。宋犖为清初诗文家。有《沧浪小志》。此集共诗二十二卷,词一卷,杂文八卷,奏疏六卷。卷一至卷二十二为诗,卷二十三为词
五卷。清薛雪撰。薛雪字生白,号一瓢,苏州人。自署叫河东,称郡望。其书采摭诸说,融以薛雪己意,仿照朱子《四书集注》之例,都不载所引姓名。诠释很简明,而大抵都墨守宋学。《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四卷。清李调元(生卒年不详)撰。调元字羹堂,一字赞庵,号鹤州,又号雨村、墨庄、醒园,晚年号童山蠢翁,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罗江一带)人。少而好学,于经史百家及稗官野乘,无不观览,且好著书,群经、小学,
不分卷。朝鲜英祖时,洪启禧、徐命膺等奉命编纂。卷首有英祖乙酉“御制”跋文。不分卷数,凡十一章,名目为宗庙乐章、文昭殿乐章、列朝乐章、列朝上尊号乐章、列朝追上尊号乐章、进丰呈乐章、朝会礼宴仪通用乐章、亲
无卷数。清纪克扬撰。克扬详《易经讲义》条。此书乃为举业而作之讲义,每章不录经文,只于章目后略敷数语,无甚精到之见。《四库全书》采用者为励守谦家藏本。
四集,十二种,七十二卷。清葛元煦辑。第一集有顾炎武《亭林文集》六卷,余集一卷、清董丰垣《识小编》二卷、清刘青藜《金石续录》四卷;第二集有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八卷、清万光泰《说文凝锦录》一卷、宋郑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