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庄屈合诂

庄屈合诂

清钱澄之(1612-1693)撰。钱澄之,初名秉镫,字饮光,号田间,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明末清初诗人、学者。万历时诸生,弱冠时以抵阉党闻名。崇祯时以明经贡京师,屡上书言时政得失。后游吴越间,被复社、几社名流引重,组云龙社,意在联络吴淞地区文人,继承东林党人遗风。与陈子龙等友善,又曾求教名学者黄道周。南明桂王时,官至知制诰,撰文指陈皆切时弊。桂林被清军攻占,一度削发为僧,名西顽。后归故里课耕自给,结庐先人墓旁,环庐皆田,故自号田间。著述颇多,有《田间易学》二卷、《田间诗学》十二卷、《庄屈合诂》、《所知录》、《田间诗集》二十八卷、《文集》三十卷,《藏山阁诗存·文存》等。《庄屈合诂》包话《庄子诂》、《屈子诂》,所以将庄、屈合诂,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盖澄之丁明末造,发愤著书,以《离骚》寓其幽忧,而以《庄子》寓其解脱。不欲明言,托于翼经焉耳。”此书《屈子诂》部分又称《楚辞屈诂》。不分卷,有自引、自序、正文部分。其书体例是逐段训诂。每小段之后,先列旧说(旧说以引朱熹《楚辞集注》最多,他在自引中说:“故因朱子之《集注》更加详绎。”)再标出“诂曰”,以示为钱氏意见。《离骚》分段析诂之后,又有总诂。其学术价值在于:一、对《九歌》的篇数,某些诗作意,有新的见解。认为“《河伯》非楚所及,而《山鬼》涉于妖邪,皆不宜祀;屈原仍举其名,改为之词,而黜其祀,故无赞神之语,歌舞之事,则祀神之歌正得九章。此说虽属臆断,但言之有理,可备一说。在自引中说《九歌》“本南楚祀神之乐章,原从而改正之,虽其忠爱之思时有发见,而谓篇篇皆托兴以喻己志者,凿矣。”称《天问》“发抒其胸中所多不可解之愤懑,而必求其义对之,以解其所不解,岂非愚乎!”评说“《九章》之义,具于命题,按题以诂,大略可见,正不俟牵强穿凿以为之也。”这些见解平实而准确,并暗含对前说的辨驳,令人信服。二、在文义阐发上,顺理成章,具有新见。如《天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王逸《楚辞章句》曰:“言尧放鲧羽山,西行度越岑岩之险,因堕死也”。钱氏依《天问》上下文加以解释,以为上文有“永遇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句,故鲧无西行之事,也无越岩之举。钱氏还善于以史实证诗,疏通文义。如解《抽思》“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钱氏云:“《史记》称怒而疏原,又载其击秦失利,皆以怒而败,故知王之善怒也。”这些解释极为合理而可信。三、在词义注释上,也较平允通达。如解《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时云:“‘内美’以质言‘修能’以才言,‘重之’言既有其质,又有其才也”。较诸家之说,最为明彻。解《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道遥以相羊。”他说:“折若木以拂日,庶可从容以求索也。”既简明扼要,又切诗义。此书也有失误之处,主要表现在词语注解上。如《离骚》“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结合上句芳草为萧艾的诗句,此句意几乎不解自明,钱氏却把“莫”解为“莫非”、“莫不”,说芳草变质,莫非是好修之故,显然颠倒了诗句本意。主要版本有:清康熙刊本《田间遗书》中《庄屈合诂》本。同治三年(1864)刊《饮光先生全书》本。

无卷数。清钱澄之(1512-1694)撰。钱澄之字饮光,号田间,安徽桐城人。明季诸生,隆武时授推官,永历三年(1649)改任庶吉士,次年授编修。曾一度削发为僧。以课耕著述终其身,自号田间老人。著有《所知录》三卷、《田间易学》十二卷、《田间诗学》十二卷、《田间集》十卷、《藏山阁诗存、文存》等。此书将《庄子》和《楚辞》二书合为一体,重新编辑而成,是一部杂编之作。取《庄子》中的止诂内篇,郭象作注一篇及诸家之说等内容。取《楚辞》一书中的朱熹集注为主,参以自己意见,详加解释,其全书宗旨以庄子继易说,以屈原继诗说,相互引证,并有所创新。《庄屈合诂》收入桐城钱饮光先生全书。有清同治二年(1863)桐城斟雉堂重刊本。

猜你喜欢

  • 桂郁岩洞记

    一卷。清贾敦临撰。贾敦临,字吉甫,又字恒石,浙江平湖人。《桂郁岩洞记》云南丛书本,共一卷。兹篇名曰《桂郁岩洞记》者,盖桂谓桂林府,郁谓郁林州也。然兹篇虽标名桂郁,而兴安之海阳山石乳洞、灵川之灵崖山华严

  • 宋东莞遗民录

    二卷。清末陈伯陶撰。伯陶字象华,号子励,自号九龙真逸。广东东莞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官至江宁提学使,谥文良。明代袁昌祚有《东莞宋人遗民录》,已佚,仅存序。伯陶考证诸志乘及他书,共得二十余人

  • 左传纪事本末

    五十三卷。高士奇撰。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浙江钱塘(今属杭州市)人。康熙年间,任额外翰林院侍读、侍讲,日讲起居注官。“在讲筵撰《春秋》讲义”,“条分囊括,而为是书”,又著《春秋地名考略

  • 春秋穀梁传注疏

    二十卷。杨士勋(生卒不详)撰。杨士勋为唐初人,是唐著名经学家,曾参加过《春秋左传注疏》一书的撰写。据孔颖达《春秋正义序》称,杨士勋乃故四门博士。杨氏之疏《穀梁传注》能够分肌擘理,融会贯通。如隐元年《经

  • 小芋香馆遗集

    十二卷。清李杭(?-约1788)撰。李杭字梅生,道光间两江总督李星沅之子,江苏淮阴人。其人五岁能诗,弱冠登高第,入词林,时与京师巨公唱和,名噪一时。《小芋香馆遗集》为其弟李桓裒集,好友王柏心编校而成。

  • 御定执中成宪

    八卷。清爱新觉罗·胤祯(详见《御纂孝经集注》)敕撰。是书于雍正六年(1728)始撰,雍正十三年(1735)书成奏进,宣付武英殿校刊,乾隆三年(1738)完成,御制序文颁行。前四卷录尧以来至明孝宗之嘉言

  • 孝经述

    ① 一卷。清贺长龄(详见《孝经辑注》)辑注。傅寿彤述。傅寿彤字青余,贵州贵筑(今贵州贵阳)人,官河南道员,系贺长龄门下士。是书章段依明代黄道周更定本。贺长龄巡抚贵州时得黄道周定本为之辑注,刊版行世。傅

  • 魏秋浦行述

    一卷。清魏成宪(详见《仁庵自订年谱》)撰,记其父魏银河事迹。银河字星槎,号秋浦,浙江钱塘(今余杭)人。工诗。此书所记大都琐事。有嘉庆年间刊本。

  • 衡斋算学

    七册。清汪莱(1768-1813)撰。汪莱字孝婴,号衡斋,安徽歙县人。他自幼家贫,但酷爱学习,年十五,补府学生员,二十岁后,读书于吴县(今苏州)葑门外。在学术上颇受学者江永、戴震影响,他力通经史百家及

  • 读史记札记

    一卷,清潘永季撰。潘永季,字纯甫,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全书主要是读《史记》的心得记录,主要对《史记》中的十表及《货殖列传》等进行精详地阐述。郑樵说《史记》一书功在十表,《史记》表以著年,略于年为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