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思辨录辑要

思辨录辑要

三十五卷。清陆世仪(1611-1672)撰。世仪字道威,号桴亭,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尝从刘宗周问学。明亡,隐居讲学,历主东林、毗陵、太仓诸书院。著有《宗祭礼》、《三吴水利志》、《书鉴》、《诗鉴》、《桴亭全集》等。世仪撰《思辨录》,札记师友问答及平生闻见,前后历数十年。其体例如薛瑄《读书录》、胡居仁《居业录》、顾宪成《小心斋札记》,而初稿无所伦次。江士韶、盛敬等仿《近思录》体例摘其要旨,分类编辑,名《思辨录辑要》,分前后集。后张伯行又汰其繁冗,重分编次,分小学、大学、立志、居敬、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天道、人道、诸儒、异学、经子、史籍等十四类。陆氏为学,主于敦守礼法,不虚谈诚敬之旨;主于施行实政,不空为心性之功。在讲学诸家中,最为笃实。其主要学术观点,均反映在此书中。一般认为其学恪守程朱,以居敬穷理为归、反对陆、王。梁启超认为陆氏并不专宗程朱。程朱将“性”分为二,谓“义理之性善,气质之性恶”,陆氏并不赞同。世仪认为,学者所当学者不止六艺,如天文、地理、河渠、兵法之类,皆切于用世,不可不讲,批评俗儒不知内圣外王之学,徒高谈性命,无补于世,故受过拙之消。世仪又不喜群趋讲学之风,谓“天下无讲学之人,此世道之衰;天下皆讲学之人,亦世道之衰也”。指出“近世讲学,多似晋人清谈,清谈甚害事。孔门无一语不教人就实处做”。其实他是总结明亡的教训,乃有感而发。其言多深切著明,足砭虚憍之弊。但书中也不免有迂阔之失,如《修齐》类中必欲行区田,《治平》类中必欲行井田封建。另外也间有前后重出之处未能刊除。该书有张伯行正谊堂刊本、《四库全书》本、嘉兴沈维鐈刊本、江苏书局刊本、唐受祺刊本等。

猜你喜欢

  • 校雠通义

    内篇三卷,外篇一卷。清章学诚撰。章学诚(1738-1801),原名文斅,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此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系在其自著《和州志》、《艺

  • 唐宋元名表

    四卷。明胡松(生卒年不详)编。胡松字汝茂。滁州(安徽)人。约嘉靖二十二年(1543)前后在世。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知东平州,迁山西提学副使,累官吏部尚书。《明史》胡松本传载,胡松曾辑古名臣奏章

  • 孙子

    一卷。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此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生卒年不详,约与孔子同时代。孙武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

  • 嘉树山房集

    二十卷。《外集》二卷。《续集》二卷。清张士元(1755-1824)撰。张士元,字翰宣,一字翰生,号鲈江,震泽(今江苏吴江)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喜欢古文辞,与王芑孙、秦瀛、陈用光共同研究古

  • 玉堂漫笔

    三卷。明陆深(1477-1544)撰。陆深初名陆荣,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为官曾掌翰林院印。陆深赏鉴博雅,为词臣冠,著作宏富,有《俨山集》一百卷和《南巡日录》等。《玉堂漫笔》是陆深为官翰林时记录每日

  • 戴简恪公遗集

    八卷。清戴敦元(1768-1834)撰。戴敦元,字士旋,号金溪,谥简恪,浙江开化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平生喜欢读书,专工注疏,著有诗集及《戴简恪公遗集》。该集是其门人吴钟骏前后连缀,胡次瑶编

  • 赵浚谷集

    十六卷。明赵时春(1509-1567)撰。赵时春,字景仁,号浚谷。平凉(今属甘肃)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选庶吉士,历兵部主事、右佥都御史。著有《平凉府志》、《浚谷集》。是集凡十六卷,其中文十卷

  • 贺监纪略

    四卷。清闻性善及其弟性道合撰。性善字与同,性道字天乃,宁波(今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本书记载唐代诗人贺知章事。贺知章字季真,曾任秘书监,人称“贺监”。其书采撷贺知章遗文轶事及唱酬题咏之词,颇为完备

  • 左鉴

    十卷。清杨潮观(1710-1788)撰。潮观字闳度,号笠湖,金匮(今江苏无锡)人。乾隆元年(1736)举人,官四川泸州知州。除《左鉴》十卷外,还著有《周礼指掌》六卷、《吟风阁杂剧》四卷、《笠湖诗稿》。

  • 松弦馆琴谱

    二卷。明严澄撰。严澄生卒年不详,字道澈,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大学士严讷之次子,以荫仕至邵武府知府。此书所录之曲二十有八,皆无歌词。其自序中曾专论曲与词的问题,大意是:古乐湮没而琴不传,所传者只有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