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宋吴渭(约1298年前后在世)编。吴渭,字清翁,号潜斋,浦江(今浙江义乌、兰溪两县)人。尝官义乌令。入元后退居吴溪,立月泉吟社。至元二十三年(1286)、二十四年(1287)间,征赋春日田园杂兴
七卷。元范椁(1272-1330)撰。范椁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今属江西)人。因荐为左卫教授,后迁翰林院编修官。与虞集、揭溪斯、杨载并称为“元代四大家”。所著有《燕然稿》、《东方稿》、《豫章稿》、《
旧题孔丘(详见《周易》)撰。“春秋”一词,最早见于《国语》一书,是春秋时期各国国史之通名。《墨子·明鬼篇》亦提到“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据《左传》记韩宣
一卷。明王鸿儒(生卒年不详)撰。王鸿儒字懋学,南阳(今属河南)人。少工书,家贫,为本府书佐。成化二十三年(1487)第进士,累擢山西副使。武宗时迁南京户部尚书。王鸿儒清正自持,为学务穷理致用,为世人所
八卷。清刘兴汉修,程待聘纂。刘兴汉字干帷,山西汾阳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康熙六年(1667)任宁阳知县。邑有宁山,在县北十八里,故得名宁阳。刘兴汉莅任后,检阅旧志,因兵燹之后,仅余残编断简,
二卷。清张烈(1623年-1686年)撰。张烈字武承。顺天大兴人。少聪颖,读书数行并下,潜心理学。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内阁中书,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试列一等,改翰林院编修,参修
十七卷。明丰坊撰。坊字存礼,别号南禺外史。浙江鄞县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任礼部主事。后免官家居,因犯法逃窜吴中,改名道生,字人翁。事迹附见《明史·丰熙传》。丰坊生平喜作伪书,对各种经书都窜乱篇
四卷。清郑珍(详见《仪礼私笺》)撰。此书系汇辑诸书所载东汉经学家郑玄有关资料,加以考证而成。分为传注、年谱、书目、弟子四目,有黄彭年序,复于“传注”补正十七事,“书目”补正五事。“弟子目”补正二事。此
一卷。清茆泮林(?——1845在世)撰。泮林字雩水,室名梅瑞轩,江苏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潜心经史,专力著述,著作有《周礼注疏校勘记校字补》、《三礼纪义附录》、《吕氏春秋补校》等多种。此书为清王士
七卷。明赵宦光撰。参见《说文长笺》。此书与《说文长笺》合刻,本为一书。以许氏叙内释六书之义者分为前六卷之首,以下备列班固、卫恒、贾公彦、徐锴、张有、郑樵、戴侗、杨桓、刘秦、余谦、周伯琦、赵古则、王应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