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拜石山巢诗钞

拜石山巢诗钞

八卷。清陈光绪(生卒年未详)撰。陈光绪,字子修,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其事迹不详。卷首牛坤序称:“予偶游济南于广座中,见陈石生司马爱其书味盎然无风尘气,询之同人,知为循吏而不知其为诗。及投予游龙洞佛峪诸诗,神似东坡,汁字韵诗,始知其深于古而胜于今之为诗者。出其全集示予,伏而读之,此自出机轴不傍人门户者也。古体淳茂出于汉魏而参以六朝鲍谢阴何之流丽,其天然处于南宋,出于范陆,其简洁处于本朝,近于初白。予所谓师古人之意,不袭其迹者。”宗稷辰序:“嘉庆十三四年(1808-1809)石生与余先后登萍乡刘侍郎之门。道光初与石生次第上公车,诣京师。十年之间,每相聚处,辄谈诗古至夜不休。石生性好游览。读书山中望海观日出,胸次开豁。近历齐鲁燕赵韩魏宋卫名山大川,沉雄之气渐归于澄澹,而诗亦老且粹矣。至其风格,兼出入苏陆而上追元白,未尝刻意规摹而往往得古人之神息者,志趣淳而性情深也。”此编有诗八卷。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

猜你喜欢

  • 说文字原 六书正讹

    共六卷(《说文字原》一卷,《六书正讹》五卷)。元周伯琦(1298-1369)撰。伯琦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历官浙西肃政廉访使,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拜资政大夫,江浙行省左丞。博学

  • 经义考

    三百卷,清朱彝尊撰。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坨,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经学家、史学家和目录学家。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入选,授官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纂《明史》。博学多才,

  • 南台旧闻

    十六卷。清黄思璥(1666-1742)撰。黄思璥,字玉圃,自号笃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后官至常镇扬通道。著有《南征记程》,已著录。本书乃作者任监察御

  • 尚书启蒙

    五卷。清黄式三撰。黄式三字薇香,浙江定海人,岁贡生。黄式三的《尚书启蒙》是以江声《尚书今注音疏》、王鸣盛的《尚书后案》、段玉裁的《古文尚书撰异》、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为蓝本而成,只是黄氏从马融说

  • 流注指微赋

    一卷。元何若愚(生卒年不详)撰。何若愚生平事迹不详。此书载于《永乐大典》中。此书原注中称“《指微论》三卷,亦是何公所作。探经络之赜,原针刺之理,明荣卫之清浊,别孔穴之部分。然未广传于世,于内自取义以成

  • 华英通商事略

    英国伟烈亚力口(Alexander Wylie)译,清王韬笔录。是书记述从明代崇祯英船商初至一直到清代道光间东印度公司专利的取消,前后二百年间,中英通商前前后后的事例。其所记甚详,对明清外交、对外经济

  • 李文贞公年谱

    二卷。清李清植(1690-1744)编。清植字立侯,福建安溪人。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系谱主之孙。谱主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康熙九年(1670年

  • 周义本义晰

    无卷数。清胡良显撰。胡良显字忠遂,别号得岑,汉阳人。康熙辛卯年举人。官任武城县知县。此编都推衍朱子《本义》的宗旨,而经传次序仍然采用王弼本。至于经文字句,如坤卦“初六小象履霜坚冰”一句增加了“初六”二

  • 益阳县志

    二十五卷首一卷,清姚念杨等修,赵裴哲纂。姚念杨,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曾任益阳县知县。赵裴哲,益阳县人,候选教谕。《益阳县志》同治八年(1869)刻本,共二十五卷首一卷,分为十二门。一,舆地志,为目七

  • 大事记讲义

    二十三卷。宋吕中撰。吕中字时可,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淳祐中进士。迁国子监丞,兼崇政殿说书。奏乞晚轮二员说书。夜轮讲官直宿以备顾问。徙汀州。著有《演易十图》《治迹要略》等。此书详叙北宋九朝事迹,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