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书

新书

见《心书》。

见《陆子》。

十卷。汉贾谊(200-168)撰。贾谊别号长沙,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早年受学于李斯的学生河南守吴公和荀况学生张苍。十八岁能诵《诗》、《书》,二十岁博通诸子百家之言,二十二岁文帝召为博士,任太中大夫。竭力主张改革政治,并草拟了一套改革的方案,遭权贵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少傅。渡湘水时,曾怀愤写一篇《吊屈原赋》。不满三十三岁,忧郁而死。贾谊思想虽属儒家,却又继承老子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因此对“道”多所阐发:“道者无形,和平而神”,“若川谷之水,其出无已,其行无止”,“应变无极”。把“道”具体运用于治国。贾谊否认人格神和造物主,承认万物由天地、阴阳二气自然产生,周流不息,变化无穷。他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具体运用于社会伦理方面,提出慈与嚚、孝与孽、忠与背、惠与困、悌与敖、恭与媟、敬与慢、贞与伪等几十对互相矛盾的社会品质,承认事物之间的对立与转化,强调改革法令制度,变无为为有为。《新书》,诸史志皆有著录:《隋书·经籍志》著录,题为“《贾子》十卷,《录》一卷”。《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皆著录,题为“《贾子新书》十卷。”《崇文总目》著录“《贾子》十九卷,汉贾谊撰。本七十二篇,刘向删定为五十八篇,《隋》、《唐》志皆九卷,今别本或为十卷。”从上述著录中可见,《新书》在流传过程中不仪书名不同,卷数亦不一。《新书》的主要内容集中的反映了贾谊的政治和经济思想,总结了前代的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力主统一,反对分裂。他要汉武帝采取一切措施来“定经制”,并建议抵抗匈奴入侵。《新书》笔锋犀利,言辞激切,感情充沛,成为本书的特色。由于《新书》的书名和篇卷多寡不同,而引起了对其真伪的争论。最早提出系伪书的是宋陈振孙。另一种意见是以《四库提要》编者为代表,认为《新书》有真有伪。第三种意见,认为现存的《新书》是贾谊的著作,主要有以下几点根据:一,《崇文总目》所著录的汉《贾谊》本七十二篇,刘向删定为五十八篇,这七十二篇在汉时不都是《新书》,还有其他内容,因此而称《贾谊》不称《新书》。《新书》之名出于《唐书·艺文志》为十卷,即今本《新书》。但这本子在陈振孙见到时尚有“末为《吊湘赋》,而今本只剩五十六篇,《问孝》只有存目,可见佚之《吊湘赋》当是上下,即全书为五十八篇,完全符合历史上著录;二,《汉书》谊本传《赞》称:“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于世者著于《传》。”应邵《汉书注》亦在《过秦论》下注称,“贾谊书第一篇名也”。《赞》称之“三表互(五)饵以系单于”,颜师古注所引贾谊书,此语在《匈奴》篇中,为三表设五饵以此系单于。”《文帝本纪注》引贾谊书“卫侯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名”在今本的《审微》篇中:“昔者卫侯朝于周,周行问其名”,可断唐以前即有今本之流传,系贾谊的原著。三,《四库提要》所提到的“决无摘录一段立一篇名之理,亦决无连缀十数篇合为奏疏一篇,上之朝廷之理”的说法是靠不住的,陆贾上疏皆分篇有名,何以独贾谊上疏不能立篇章呢?至于其中有的篇中提到有贾君,自称君也不是历史无有过的。上述几点足证《新书》不伪,确是贾谊之作。《新书》版本很多,有宋淳熙八年(1181)程漕使刻本,宋淳祐八年(1248)长沙刻本,皆题《贾子》。明万历中新安程氏刻《汉魏丛书》本,明万历中周子义等刻《子汇》本,题为《贾子新书》二卷。清嘉庆中刻《广汉魏丛书》本。上述诸版中,清乾隆前所刻皆为善本,以明程荣校《汉魏丛书》本、明陆良弼本流传最广。清卢文弨《抱经堂丛书》本,集众本合校,为最好版本。有《四部备要》本。

〔贾子新书〕 见《新书》。

〔贾子〕 见《新书》。

〔贾谊〕 见《新书》。

猜你喜欢

  • 心印绀珠经

    二卷。明李汤卿(生卒年不详)撰。赵瀛校刊。李汤卿生平事迹不详。赵瀛为嘉兴府知府。全书共九篇,上卷包括四篇:“原道统”篇略述医史,并简介伏羲、神农、黄帝、扁鹊等历史人物,又论及标本运气、治则、用药等,提

  • 清秘述闻补

    二卷。清钱嘉福(详见《清秘述闻续》)撰。作者曾据《清秘述闻》体例编成《清秘述闻续》一书。后因宗室乡会试题目及首名,以及奉天府府丞例兼学政事,为《清秘述闻》所未载,故合王家相(详见《清秘述闻续》)等所辑

  • 尹少宰奏议

    十卷。清尹会一撰。会一字元孚,号健余,博野人(今河北博野县人)。雍正癸卯会试榜发,命搜落卷获中,廷试逾期,次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历官吏部右侍郎。是编为其门人张受长所辑,卷一为两淮疏,卷二至卷八为河南

  • 梅花渡异林

    见《异林》。

  • 三家经文同异考

    二卷。清王锡聆撰。锡聆,福鼎(今属福建省)人。该书考证《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家《春秋》经文的异同,加以罗列。有道光十五年(1835)太姥山麓蚤间斋刊本。

  • 黔西州续志

    六卷,清白建鋆修,谌焕模等纂。白建鋆,曾任黔西州知州。谌焕模,平远人。黔西州志自刘永安修后,道光十五年(1835)复经鲁寿崧续修,略有增补。光绪十年(1884)白建鋆来宰是邦,以战乱之后,城经三陷,文

  • 青溪遗稿

    二十八卷。清程正揆(1604-1677)撰。程正揆,初名正葵,字端伯,号鞠陵,又号青溪道人。入清后更今名。孝感(今属湖北)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入清后,官任光禄寺丞、工部侍郎等。顺治十四年(1

  • 青芙馆词抄

    一卷。《韭室诗余别集》一卷。清陈寿祺(1771-1834)撰。陈寿祺字恭甫,号左海,又号苇仁,晚年自号隐屏山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曾充任广东、河南乡试副考官

  • 记过斋藏书

    七种,三十九卷。清苏源生(详见《大学臆说》)撰辑。是书分两部分,前部分为自撰辑书,包括《记过斋赠言》一卷附《言行略》一卷《崇祀乡贤录》一卷、《记过斋文稿》二卷、《贞寿堂赠言》一卷(辑)、《师友札记》四

  • 类隽

    三十卷。明郑若庸(生卒年不详)撰。郑若庸字中伯,号虚舟,昆山(今属江苏)人。郑若庸精诗古文,兼工词曲。少为诸生,以任侠不羁被斥。受赵王厚煜聘,入府著书。历经二十年,仿《初学记》、《艺文类聚》而编成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