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无能子

无能子

三卷。唐无名氏撰。无能子,不知姓名。据《无能子序》称:无能子,少博学寡欲,长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无能子因避兵火之乱,居无常所,冻饿难免。光启三年(887)无能子寓于左辅景氏民舍,常昼卧而笔札一二纸,怀之而不示于人,从仲春壬申至季春已亥,写满数十纸而囊之,似有所著。编者得之析为三十四篇,编为上中下三卷。即为今所见《无能子》。据序文中几处用“余”以区别无能子,觉此书作者与编者似为二人,书中内容似无能子书稿又经编者整理,序文也是编者所加。《无能子》一书分三卷,上卷总论天地万物生成演变之理,中卷论述国家兴衰及贤哲成败之史,下卷设问答及记录见闻和寓言。书中抨击乱世纷争是“圣人者之过”,主张修炼性命,自然无为,并言及服气、坐忘等修炼方法,提倡神仙解脱之说。总其要旨,是明自然之理,极性命之端,自然无作,性命无欲,略礼教而外事物(见《无能子序》),又杂释说以援佛入道。后世学者对此书颇为重视,《新唐书·艺文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等书均有著录,《道藏》和《四库全书》都全录其文。此书在流传中所记篇数有所不同。晁公武《读书志》称此书三十篇,与本书序言有异。今本篇目三十四篇,与序文所言相符。但今本有的篇目下只注“缺”而无文,还有的篇目内多出篇章而无目。多出篇数与所缺篇数相符,似为作者未加篇题而后编者使其李戴张冠,并于其他篇目下作注以为缺;或为后人窜入之文而杂其中。清《四库提要》与今人任继俞《道藏提要》对此书篇目注缺及多出之文都有考证。《道藏提要》考证尤详,是研究此书的重要参考资料。后世学者对此书评价不一,《四库提要》称其“多窃《庄》《列》之旨又杂以释氏之说,词旨颇浅。”但因其古而不废;近人则视其为不可多得的唐代古籍而留存。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四书集注管窥

    二卷。清赵大镛撰。赵大镛字笙南,安徽泾县(今安徽泾县)人。是书首有胡承洪、赵绍袒二序。承洪序称其“训释字义,仿陈北溪《发明章句集注》,多融会全书,彼此互证”。绍祖序称其“能荟萃宋诸大儒之说,以发明《朱

  • 枕中秘

    无卷数。明卫泳(生卒年不详)编。卫永,字永叔,苏州(今地名同)人。其生平事迹不详。卫永与其弟皆有文名,时称“双珠”。王晫《今世说》中称:“吴门之有永叔兄弟,犹建安之有二丁、平原之有二陆,时人号称双珠。

  • 律吕新书

    二卷。宋蔡元定撰。元定字季通,建阳(今福建建阳)人,绍兴五年(1135)生,庆元四年(1198)卒。事迹具见《宋史·道学传》。朱熹称其律书法度甚精,近世诸儒皆莫能及。是书分两卷,一为律吕本原,凡十三篇

  • 吴诗集览

    二十卷。附《谈薮》二卷。清靳荣藩撰。靳荣藩,字介人,山西黎城(今长治)人,生卒年及事迹均无考。《吴诗集览》是靳荣藩为吴伟业诗作选编的注释本。吴伟业,字骏公,晚自号梅村。崇祯举人。会试第一,殿试第二。授

  • 汉隽

    十卷。宋林钺编撰。林钺乃宋处州(今浙江丽水)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摘取《汉书》中古雅字词,分类排纂为五十篇,每篇以篇首二字为篇名。作者自称全书“详其事”、“玩其词”,实际上犯了割裂字句、漫无端绪

  • 知不足斋丛书

    三十集,二百零七种,八百二十三卷。清鲍廷博(1728-1814)编辑。鲍廷博字以文,号渌饮,安徽歙县(今安徽歙县)人,迁居武林(今杭州)桐乡之邬镇。诸生出身,性耽文史,家中藏书极富,筑室储书。乾隆中四

  • 古今通韵

    十二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生平见“越语肯綮录”。是书为排斥顾炎武《音学五书》而作。创为五部、三声、两界、两合之说。五部是:东冬江阳庚青蒸为一部、支微齐佳灰为一部、鱼虞歌麻萧肴豪尤为一部、真文元寒删先为

  • 搬姜录

    二十四卷。清孙运锦著。孙运锦,生卒年不详。字绣田,号心仿,又号铁围山樵,江苏铜山(今属江苏)人。道光乙酉拔贡,博学工诗,另著有《诧南集》等。《搬姜录》分砚、墨、纸、笔、法帖、书法、画、印、古器共九类。

  • 槐庐诗学

    不分卷。清龙继栋(1845-1900)撰。龙继栋,字松岑,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官至户部候补主事。《槐庐诗学》。收其诗文数百篇。诗以时为序。无非咏物、抒情、纪游之属,但均洒洒脱脱,有清丽之风。有光绪四年(

  • 土默特志

    十卷。清人撰,不署名。土默特在元代属大同路,明宣德初年筑玉林么川等城市,设兵戍守,后为鞑靼所据。嘉靖年间俺答由河套徙丰州,隆庆时封为顺义王,名其城为归化,至今仍之。清天聪六年(1632年),太宗亲征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