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涉编
十二卷。陈堦撰。陈堦,字升也,应城(今属湖北省)人。该书采录与时令相关的故实、诗歌,按时令编次。每月一卷,先叙月令、节候,再以三十日依次叙列,故实居前,诗歌继后。书前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巩昌知府文安纪元重刻序,指其书不载闰月是为疏漏。《四库存目》为内府藏本。
十二卷。陈堦撰。陈堦,字升也,应城(今属湖北省)人。该书采录与时令相关的故实、诗歌,按时令编次。每月一卷,先叙月令、节候,再以三十日依次叙列,故实居前,诗歌继后。书前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巩昌知府文安纪元重刻序,指其书不载闰月是为疏漏。《四库存目》为内府藏本。
二十卷。旧题宋沈棐(生卒不详)撰。沈棐字文伯,湖州(治今浙江吴兴)人,曾为婺州校官,其生平事迹不可考。又据嘉庆四年庐陵谭月卿《序》,则称为莆阳刘朔撰,并说他亲见刘氏家本,不知其依据何在。此书原名《春秋
一卷。清张潮(1650-?)撰。张潮,字山来,一字心斋,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以岁贡官翰林院孔目。有《昭代丛书》、《檀几丛书》、《虞初新志》、《花影词》。版本有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新安张氏霞堂刊
见《类证活人书》。
二卷。清王闿运(详见《周易说》)撰。《庄子》一书,原无内外杂之分,经汉刘向、晋司马彪的研究,始分内外杂及解说共五十二篇。以后又有崔譔注十卷、内七、外二十,无杂共二十七篇;郭象注十卷,内七、外十五、杂十
残本一卷。隋杨上善(详见《黄帝内经太素》)撰注。据《唐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十三卷,杨上善撰注,而宋以后即不见著录,散佚已久,更在《黄帝内经太素》之前。日本有传抄残本一卷,其卷首无“类成
不分卷。清刘庆辑。此书为刘衡传记资料汇编。刘衡(1776-1841)字蕴声,号帘舫,江西南丰人。嘉庆五年(1800年)乡试副榜,历任广东四会、博罗、四川垫江、梁山、巴县等县知县,开归陈许兵备道等官,卒
一卷。清杨芳(1770-1846)述。杨芳字诚斋,贵州松桃人。少投身行伍充当文书,被杨遇春荐为把总,官至湖南提督。此录所述为杨遇春战绩,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遇春入伍,记至道光元年(1821年)
十六卷,清吕子珏修,詹锡龄纂。吕子珏,江苏武进县人,监生,道光四年(1824)来知黟县事。詹锡龄,江西安义县人,嘉庆三十三年(1554)来任黟县知县。黟县旧志,自明正德间陈九畴始创修,经万历,清康熙八
一卷。清徐銮抚。徐銮字长和,能别古书真伪,所藏《快香堂帖》,某种出于墨迹,某种出于旧拓,皆以朱字旁注,条理秩然。说苏轼《览观帖》是宋临,米芾的《丹青引》为伪书,虽言之不甚详,其见地已与众不同,鉴古有识
一卷。清汤成彦(生卒年不详)撰。汤成彦字秋史。阳湖(今江苏武进)人,(约为道光、咸丰年间人)。曾在京为官,工诗,精于典狱,因事受他人株连去官。成彦诗作悲慨淋漓,指事抒情,言中有物。此诗草乃成彦西游秦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