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象约言
无卷数。清吴鼐撰。吴鼐字大年,无锡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任工部主事。此书诠释文句颇为简明。只是自序说:“考究先儒更定诸本,而从其是者”。但是将文言分为上下而彖辞、象辞反不分上下,又每卦彖辞以卦名割系于卦画之下,每爻又于句中截断体例,似乎都是不允许的。至于《参同契》称日月为易,虞翻注虽也引用,但核对《说文》,易字其实不从日月。而此书末册既然以悬象著明,画以为图,而又将此字大书于卷首,据以为宗旨,则未免泥古太甚。《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无卷数。清吴鼐撰。吴鼐字大年,无锡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任工部主事。此书诠释文句颇为简明。只是自序说:“考究先儒更定诸本,而从其是者”。但是将文言分为上下而彖辞、象辞反不分上下,又每卦彖辞以卦名割系于卦画之下,每爻又于句中截断体例,似乎都是不允许的。至于《参同契》称日月为易,虞翻注虽也引用,但核对《说文》,易字其实不从日月。而此书末册既然以悬象著明,画以为图,而又将此字大书于卷首,据以为宗旨,则未免泥古太甚。《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七卷。旧本题明李贽(1527-1602)撰。王世贞所作《古夫于亭杂录》中,以书中有“校秘阁书及修玉牒”等语,疑为李贽的门人张萱所作,因为张萱曾为中书舍人,参与纂写《文渊阁书目》,而李贽则未曾做过官。四
十八卷。不著撰者姓名。所载手书正式。一曰具礼、二曰称呼、三曰叙别、四曰瞻仰、五曰即日、六曰时令、七曰伏惟、八曰燕居、九曰神相、十曰尊候、十一曰托庇、十二曰入事、十三曰未见、十四曰祝颂、十五曰不宜。亦近
六卷。陈作霖编。宣统二年(1910)江楚编译局刻本。陈作霖,字雨生,号伯雨,晚号可园,清末民初江苏南京人。历任金陵官书局分校、奎先书院山长、上江两县学堂堂长、江楚编译官书局分纂、南洋官报局总纂、江苏省
见《弘光实录钞》。
三十四卷,明郑贤撰。郑贤,生卒年不详,字元直,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东南)人,官震泽县教谕。《人物论》一书成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书的内容主要是历代史书中对人物的论赞,以及唐宋以来各家文集中论古之
①四卷,图一卷。明郑敷教撰。敷教字汝敬,江苏吴县人。崇祯三年(1630)举人。此编用注疏本,以程传、朱义为主,加以推广,阐发其说,故取名为“广义”。凡是诸儒之说与传、义相符的则采用,稍有不相符合的则去
见《肘后备急方》。
十卷。宋郑侠(1041-1119)撰。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任光州司法参军。时王安石变法,数以书言新法之弊。监安上门时,天旱,流民四起,作《流民图》献神宗
四卷。清周同谷撰。生卒年未详。周同谷名翰西,江苏常熟人。少补博士弟子员,后入史阁部幕,流寓昆山。著有《谷集》等书。此书咏崇祯一代时事,或类宫词、翰西并为之注,论列详尽,颇资异闻,如记张天如与周延儒等事
岭南作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得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