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后传

春秋后传

十二卷。陈傅良(1137-1203)撰。陈傅良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宋代著名文学家、经学家。陈傅良少为文自成一家,后师事永嘉学派郑伯熊、薛季宣,为永嘉学派中坚,传永嘉之学。与张栻、吕祖谦友善,亦主“经世致用”之学。宋孝宗乾道中登进士甲科,官至中书舍人,进宝谟阁待制,学士称“止斋先生”。陈氏平生著述较多,除此书外,还有《诗解诂》、《周礼说》、《左氏章旨》、《历代兵制》、《永嘉八面》、《止斋论祖》、《止斋文集》等书。陈傅良认为,《左传》记录的为鲁史旧文,因此,《左氏》有而经不书者,皆为孔子笔削。《春秋》之不书,实际上亦是书,而从《春秋》所书也可推求其不书。陈氏之说《春秋》,以《左传》为主,而参之以《公羊》、《穀梁》,其论亦多发先儒之未发。如其认为有隐桓庄闵之《春秋》,有僖文宣成之《春秋》,有襄昭定哀之《春秋》。春秋之始,犹知有天子之命,王室甚威重。自霸者之令行诸侯,不复知有天子。齐晋楚吴越霸权交替,致使蛮夷侵陵中国而春秋终。其说虽不出“尊王攘夷”、“严夷夏之辨”之窠臼,然其不宥于“书例”之成说,重视史实,实较宋代诸儒之空谈为高。又此说与吕祖谦论《左传》大纲领大同而小异,两人友善,未知谁先创此说。此书虽多出新意,但每传之下必注此据某说,此据某文,诚谦谦君子。其征引亦非常广博。其门人周勉《跋》称,陈氏著此书,将脱稿而病,学者欲速得其书,乃雇人抄写,因此纰漏不少。其中有已为陈氏所删掉的却抄了下来,有陈氏以卡片形式欲加以改正的,却被漏掉。所以此书不能称之完本。虽然如此,陈氏此书对元明学者颇有影响,如元代著名经学家赵汸,于宋代说《春秋》者就最推重此书。现存宋勒有堂刻本、宋残施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秣陵春传奇

    清吴伟业撰。其生平见《梅村集》条。此剧写文士徐适,因为家国飘零,浪迹金陵。他好友蔡游,也是个落魄贫寒的文人,两人非常爱好鉴赏古董,徐适家住着南唐的临淮将军黄济。黄济死去的妹妹保仪,本是李后主的宠妃。当

  • 漱玉堂三种

    清孙郁撰。孙郁,生卒年不详,字雪崖,号苏门啸侣,河北魏博(今河北大名县)人。此书为《绣帏灯》(二卷)、《双鱼佩》(二卷)、《天宝曲史》(二卷)、三种传奇之总称。其故事均取材于历史传说或据他人作品改编而

  • 节孝集

    三十卷。《附录》一卷。宋徐积(1028-1103)撰。徐积,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徐积事父母至孝,三岁父死,因父名石,终生不用石器,路遇石,避而不践。母亡,守墓三

  • 王仁安集

    三种,三十二卷;附二种,九卷。清末民国初王守恂(详见《杭州所著书三种》)撰。三种为其诗文集:《仁安诗稿》二十一卷《词稿》二卷、《仁安文稿》四卷《文乙稿》一卷、《仁安笔记》四卷。附《杭州杂著》(包括《仁

  • 美人书

    见《女才子书》。

  • 春秋名字解诂

    二卷。清王引之(详见《经义述闻》)撰。王引之是清代著名经学家,精通小学。他用小学说经,用小学校经,因声音以审文字,因文字以察训诂,往往见解独到。他认为训诂的关键在于声音而不在于文字,声音相近往往文义相

  • 愚谷丛书

    见《拜经楼丛书》。

  • 石迹记

    一卷。未著编撰人姓名。书中所载碑刻,虽迄于金元,但从地理称谓上看,称江南不称南直隶,称江宁不称应天府,可推知为清代人所著。书中所录碑刻,分地编载。有些重要石刻没有收录,如杭州府南宋“石经”等;又如书中

  • 东冈集

    十卷。明柯暹(1390-?)撰。柯暹,字启辉(一作景辉),更字用晦,浙江建德人。明永乐三年(1405)中举人,年仅十六岁,次年参与修纂《永乐大典》,并选入翰林。因进《玄兔诗》,授户科给事中。洪熙间累官

  • 汤品

    无卷数。作者不详。是书主要记载沏茶的各种汤品,作者把汤品分为十六种,然后从不同角度谈论汤之优劣。首先为煎法,以汤之老嫩谈及沏茶的水有三种。其次为注法,以汤之注入器皿缓急谈及沏茶的水有三种。再次以不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