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晚香堂苏帖

晚香堂苏帖

① 二十八卷。明陈继儒辑。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一字眉公,号糜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工诗文,书法取自苏轼、米芾等,与同郡之董其昌齐名。陈氏著述颇富,除《晚香堂帖》之外,还有《皇明书画史》、《眉公秘笈》、《书画金汤》等。陈继儒一生嗜好苏帖,凡所见苏氏墨迹或石本,随见随摹,随得随刻,每册以第一帖之第一字记其版数,而不列卷。现仅见其二十八册,其它之存佚已不可考。自明以后,刻苏书者,大都不辨真伪,而陈氏眉公极精鉴古,对于苏书境界雄阔,不为唐法所拘的特点更是了若指掌,故此帖采择甚富,伪书极少。只是该帖摹刻草率,不如宋汪应辰《成都苏帖》精美。然该帖所收书迹,多为现世已罕传者,故《晚香堂苏帖》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有华亭陈氏本。② 十二卷。清姚学经辑。姚学经,生平不详。除该帖外,姚氏还有《因宜堂帖》、《唐宋八家帖》、《白云居米帖》三种。明代陈继儒曾有《晚香堂苏帖》,姚学经此《晚香堂苏帖》便是袭用陈氏之名,世亦称其为“小晚香堂”。但是,姚氏此帖虽名与陈氏之帖同,内容却各异。其卷一至卷四,为《花蕊夫人宫词》、《春帖子词》、《过南华寺诗》、《烟江叠嶂图诗》、《归去来辞》、《黄州寒食诗》、《养生论》、《题画》等;卷五至卷八,为《滕王阁序》、《画记》、《与毕君札》、《七绝诗》等;卷九至卷十二,为《南华经》、《前后怪石供》、《乞居常州奏》、《跋渊明诗》、《次韵送梅诗》等。帖中只有《烟江叠嶂图诗》、《与毕君札》、《次韵送梅诗》及《题画》四种为苏轼书,其它并不涉及苏东坡一字,却妄收滥录,俱称苏帖,失于精察。该帖之首尾有崇祯某年月等字迹,无非以虚语冒充名帖,欺世盗名。有旌德姚氏本。

猜你喜欢

  • 石经论语残字

    一卷。清马国翰辑。《论语》残字共971字,计有开头四篇即《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和末尾四篇即《阳货》、《微子》、《子张》、《尧曰》。又有校记三节,讲述盍、毛、包、周等字的异同。其他与今本

  • 证治准绳

    一百二十卷。明王肯堂(生平事迹详见《尚书要旨》)撰。王氏自幼学习医学,弱冠即能治疗其妹之乳痈,以医术名于世。此书又称《六科准绳》、《六科证治准绳》。为丛书。共六种,包括《杂病证治准绳》八卷,《杂病证治

  • 春泉闻见录

    四卷。清刘寿眉撰。刘寿眉字春泉,顺天宝坻(今天津宝坻)人,生卒年不详,约清中叶在世。《春泉闻见录》为笔记,如书名所示,杂记作者闻见之事。作者之父曾在昆山、宁海等地为官,他随去父任所,故对江浙间琐闻记载

  • 武编

    十卷。明唐顺之(1507-1560)撰。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年二十三,举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后视师浙江,与胡宗宪协谋讨倭寇,因功擢右佥都御史。嘉靖三十九年,卒于通

  • 埤雅

    二十卷。宋陆佃撰。陆氏生平详见“尔雅新义”。是书晁、陈书目、《通考》、《宋史》俱载之,《四库全书》亦著录。凡《释鱼》二卷、《释兽》三卷、《释鸟》四卷、《释虫》二卷、《释马》一卷、《释木》二卷、《释草》

  • 上林县志

    ①二卷,清张邵振纂修。张绍振,字惕斋,河南辉县人。岁贡,康熙四十年(1701)任上林知县。旧志修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县令王载南,其书今不易得见。此编知县张邵振康熙间纂修,志成于康熙四十四年(1

  • 说文段注签记

    一卷。清王念孙撰。参见《广雅疏证》。是编为匡正《说文段注》而作,虽仅以校勘为范围,却不乏精到的见解。如“韩”字云:“改井垣为井桥大谬。”“砭”字云:“引《山海经注》改‘砥针’为‘砭针’非是。”至于论及

  • 灵台秘苑

    十五卷。北周庾季才(生卒年不详)撰。庾季才字叔奕,八岁通《尚书》,十二岁通《易》,好占玄象。梁元帝尝与之论星历,梁亡,周太祖令掌太史。著有《灵台秘苑》、《垂象志》。原书《隋书·经籍志》记为一百十五卷,

  • 是非学体要

    三卷。美国狄考文(详见《形学备旨》)、赫先志(即赫士,详见《声学揭要》)合译。是基督教伦理学专著。全书分三卷,卷一论是非原理;卷二论遵理之善;卷三论遵命之善。从内容分类而言,前一卷讨论是非之体,即理论

  • 呜秋集

    二卷。明赵迪撰。赵迪,字景哲,自号白湖小隐,怀安(今河北怀安县)人,生卒年不详。据其子赵壮称“先人值多故,投老林泉”,知其乃逃世隐居者。著有《呜秋集》。是集为诗集,乃其子赵壮所刻,凡二卷。集前有明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