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朱子诗义补正

朱子诗义补正

八卷。清方苞(1668-1749)撰。方苞字灵皋,号望溪。一说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清朝著名散文家。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会试中试,以母病未预殿试。乾隆元年(1736年),帝知其长于文学,命入直南书房,累擢礼部侍郎,为文疑馆、经史馆、三礼馆总裁,后落职辞归。苞论学以宋儒为宗,其说经皆推衍程朱之学,尤致力于《春秋》、《三礼》。文学韩、欧,严于义法,非阐道翼教,有关风化者不苟作,以所标“义法”及“清真雅正”为旨归,文章风格简炼雅洁,为桐城派古文之初祖。著有《周官集注》十二卷、《周官辨》一卷、《周官析疑》四十卷、《考工记析疑》四卷、《仪礼析疑》十七卷、《丧礼或问》一卷、《礼记析疑》四十六卷、《左传义法举要》一卷、《春秋通论》四卷、《春秋直解》十二卷、《春秋比事目录》四卷、《离骚正义》一卷、《朱子诗义补正》八卷。有《方望溪先生全集》。苞读《诗集传》,以为朱子亦有所失,故作《朱子诗义补正》,以补充纠正前人之说。是书尊从朱说,然亦有己见,并非盲从,如《遵大路》、《有女同车》、《风雨》、《采薇》、《出车》、《杖杜》等,不取朱说,而从小序。又,《集传》从刘敞郑樵之说,以为《笙诗》六篇有声无辞,苞以为非也。苞云:《虞书》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故无辞则声无所附,不能成乐调。又云:孔子既祥,十日而成笙歌,笙而日歌,有辞明矣。又云春秋时宋公亨叔孙婼赋新宫,新宫下管也,无辞何以云“赋”,以此推断《笙诗》原有辞有声。此说甚是。然亦有说不合事理,如《载驰》中“控于大邦”本夫人之志,欲以卫难赴告齐国,请齐助卫,明告大夫君子毋以我行为过。后齐果助卫,此夫人之力也。苞则以为“控于大邦”为许人之所思,失却原意矣。是书最初刊本为其门人高密、单作哲编次,因刊本不多,流传不广。光绪初年冯焌光曾据萧散孚手抄本重刻。

猜你喜欢

  • 软羊脂

    清孔传志(1678-?)撰。孔传志字振文,号西铭,别号蝶庵,山东曲阜人。清代戏曲作家。世袭五经博士。工诗文词曲。著有文集《补闲集》二卷,词集《请涛词》二卷,所作传奇《软羊脂》二卷,书前题有“阙里补闲斋

  • 痘疹传心录

    十九卷。明朱惠明(生卒年不详)撰。朱惠明,字济川,浙江长兴人,先攻科举,后习医业,专擅儿科,医名颇著。此书卷首有明万历间潘季驯、朱凤朔、沈子木三家序,称作者治痘独有心得。此书卷一论阴阳五行,痘现部位。

  • 道德经论兵要义

    四卷。唐王真撰。王真生卒年不详。唐德宗(779-804)时,曾以朝议郎出任汉州刺史,充威胜军使。鉴于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局面,王真乃于元和四年(809)七月向宪宗上奏此书,以期开一弥兵止战之

  • 草书礼部韵宝

    六卷。宋高宗撰。是书依《礼部韵略》次第,正文作草书,注文正书,真草书凡二万二千一百九十六字。上平声三十六“桓”改作“欢”,为避讳耳,与宋刊《韵略》同。是书刊本有二:一宋刻本,系陈汶赵与懃监刊于墨妙亭者

  • 诗经异文

    三卷。朝鲜申绰撰。该书前有申氏自序,序云:“使三家在者,未必其言尽得风雅之旨。然去古未远,且传受有素,参听并观,拔尤从长,有足以阐发幽滞,辩别莠好,而今不可得矣。其散出于杂文,或诸家传注者,亦多可观。

  • 李子田文集

    四卷。明李蓘撰。李蓘,字于田,号黄谷。河南内乡人。生卒年未详。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贵州提学副使。著有《黄谷琐谈》等。其文章沿循历城、太仓之派,其持论则合儒、释为一。此集对孟子

  • 十三经读本

    唐文治编。《十三经读本》所选诸家经注,主要采纳汉代、宋代经学家注本,供读者阅读参考之用。如《尚书读本》以清代孙星衍的补订本为蓝本,而孙星衍又是在宋王应麟撰集的基础上进行衍展的,其中保留了汉代马融、郑玄

  • 读易举要

    四卷。元俞琰撰。此书《文渊阁书目》、焦氏《国史经籍志》、朱睦《授经图》皆著于录,然传本甚稀,故朱彝尊《经义考》亦云未见。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仍编次为四卷,流布渐广。俞琰易学,以朱子为宗,故此书

  • 小鸣稿

    十卷。明朱诚泳(?-1496)撰。朱诚泳,号宾竹道人,明太祖五世孙。生年不详,弘治元年(1488)袭封秦王。性孝友恭谨,尝铭冠服以自警,建正学书院,又旁建小学,择军校子弟之秀慧者延师教之,卒谥简。著有

  • 三传三礼字疑

    六卷。附《春秋大全字疑》一卷,《礼记大全字疑》一卷,清吴浩(详见《十三经义疑》)撰。此书因十三经注疏而作。明王鏊《震泽长语》称其时惟汀州版存,而汀州版亦不易见,所流传的只有万历中北监版及毛晋汲古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