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李义山诗集

李义山诗集

三卷。唐李商隐(公元813-858)撰。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又作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诗人,官至县尉,秘书郎和工部郎中。因受牛僧孺,李德裕竞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文创作上却有很高的成就。他擅长写骈体四六文,其骈文瑰迈奇古,而多用典故,有“獭祭鱼”之称,与温庭筠齐名,称为“温李”。又以诗名重于当世,与杜牧并称“小李杜”。著有《李义山诗集》、《樊南甲集》、《乙集》、《玉溪生诗》、《杂纂》、《文》和《赋》各一卷,流于后世。《李义山诗集》又名《玉溪生诗》,为唐诗别集。李商隐的诗在唐代没有人为其结集,所以到唐末已散佚。到了宋初由扬亿刘子仪等孜孜求访,得二百八十二首,作《西昆唱酬集》。以后诗家遂有“西昆体”之称。其后钱若水又留意搜集得四百余首,再加北宋、南宋人补辑一百多首,现存诗六百余首。《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及《郡斋诗书志》、《直斋书录解题》诸书著录题名不一,又名《李义山诗》或者《玉溪生诗》,卷帙也不等,有三卷本、五卷本。通行本则为三卷。宋刊本今已不存,现存有手抄宋抄本三卷,宣统元年(1909)国光社影印。将《四库全书》所收为明刊本,三卷;又有毛晋汲古阁《八唐人集》本,三卷;清人席启寓辑《唐诗百名家全集》本,三卷。《四部丛刊》所收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毗陵蒋氏刻《中唐人集十二家》,本《李义山诗集》六卷。此外还有朝鲜刻本《李商隐诗集》十卷,补遗一卷,共二册,现存北京图书馆。李商隐诗注释,最早有刘克、张文亮二家注,均未流传。明清注家很多,有释道源注,其书已佚;朱鹤龄《李义山诗注》;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笔注》,有乾隆刻本;姚培谦《李义山诗集注》,有乾隆杉桂读书唐本;屈复《玉溪生诗意》,有乾隆艺古堂刻本;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樊南文集详注》等。各家笺注均附有年谱。叶葱奇撰成《李商隐诗集疏证》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刘子锴、余恕诚有结合各家研究成果的《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

猜你喜欢

  • 三余赘笔

    二卷。明都卬(生卒年不详)撰。都卬字维明,号豫庵,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太常寺卿都穆之父。都穆为工部主事时,诏封其父都卬如其子之官,此时都卬年已八十。此书共二卷,分夜半日出、古字相反、饮食必祭、十友

  • 宣和遗事

    二卷,分前后二集;另本题《大宋宣和遗事》,四卷,分元、亨、利、贞四集。宋人编,可能经过元人整理。讲史话本小说,按年代简述北宋政治的演变。开头入话部分历举自上古尧舜至纣王、隋炀帝等贤明君主和无道失政君王

  • 诗细

    十卷,续一卷。清赵佑(1727-1800)撰。是书盖因《后汉书·赵晔传》曰:赵晔著《吴越春秋》、《诗细》、《历神渊》。蔡邕至会稽,读《诗细》而叹息,以为长于《论衡》,窃取其意以名焉。篇中立说不主一家,

  • 唐会要

    一百卷,五代王溥撰。王溥(922-982),字齐物,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五代后周至宋初“十年作相”,又是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后汉乾珰元年(948),状元及第。隐帝即位后,为枢密使、同平章事郭威幕僚

  • 同归集

    十六卷。清吴调元(生卒年不详)撰。吴调元字雨苍,石城(今江西省石城县)人,以举人官教谕。《同归集》是吴调元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完成于顺治二年(1645),卷首胡世安作序,杂采前古至明末清初典故掌实,共

  • 古文关键

    二卷。宋吕祖谦(1137-1181)编。吕祖谦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尚书右丞吕好问之孙,吕大器之子。浙江金华人。生平详见《宋文鉴》条。本书取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张耒之文共六十余篇,

  • 邺中片羽

    三集。黄浚编著。此书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一册,珂罗版影印,线装。书中除收录甲骨外,还收集了铜器、玉器、骨器、陶范等物。初集出版于1935年2月。上卷有柯昌泗序。下卷收录甲骨文拓片二百四十九片,其中倒

  • 山左访碑录

    十三卷。清法伟堂撰。法伟堂,字容叔,号小山,山东胶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青州府学教授。陈介祺、王懿荣等人以收藏鉴赏相尚,而法伟堂却潜心于考据。光绪末,山东议修通志,延聘法伟堂主编金石部分

  • 修身西学

    十卷。意大利高一志(?-1640)撰。高一志字则圣,初名王丰肃、王一元,意大利耶稣会士。1605年到中国南京传教,在该地建立第一座教堂。当反教运动时他与曾德昭均被捕入狱,于1617年被逐到澳门,教会在

  • 捣坚录

    二十四卷。明朱廷旦(生卒年不详)撰。朱廷旦,字尔兼,号旋庵子。嘉善(今浙江省嘉善县)人。明天启中贡生。此书二十四卷,分一百类,每类各有小序,以陈劝戒之意,并将其征引故实列在小序之后,其末又缀以评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