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馨堂集五种
十二卷。清张廷济(1768-1848)撰。张廷济,字叔未,浙江嘉兴人。嘉庆三年(1798)举孝廉第一。屡试不第,遂归隐,以图书金石自娱。当时士大夫,高其行。所居清仪阁,其中之物,自商秦魏晋唐以至近代,自金石象齿,以至碑碣、赋咏、简牍、铭议;自篆隶图画,以至草木之品,皆以所好聚存。善于颐养,安乐晚年,自号眉寿老人。撰有《清仪阁题跋》,辨别详博,记其庋藏源流,饶有风趣。其为诗,朴劲典核,出入韩苏,而性情天趣,有萧然绝俗之致。有清道光、咸丰间清仪阁刊本。
十二卷。清张廷济(1768-1848)撰。张廷济,字叔未,浙江嘉兴人。嘉庆三年(1798)举孝廉第一。屡试不第,遂归隐,以图书金石自娱。当时士大夫,高其行。所居清仪阁,其中之物,自商秦魏晋唐以至近代,自金石象齿,以至碑碣、赋咏、简牍、铭议;自篆隶图画,以至草木之品,皆以所好聚存。善于颐养,安乐晚年,自号眉寿老人。撰有《清仪阁题跋》,辨别详博,记其庋藏源流,饶有风趣。其为诗,朴劲典核,出入韩苏,而性情天趣,有萧然绝俗之致。有清道光、咸丰间清仪阁刊本。
十二卷。清周春撰。周春生平见“尔雅补注”。本书主要是对《十三经》文字辨析音读。主要内容有:(1)辨别古音两读而义不殊的词语;(2)据音辨物,究其形状;(3)辨别字音迥异而后世相混的词语;(4)辨别音同
一卷。唐麻果撰,清顾震福辑。《麻果切韵》仅《日本现在书目》著录,凡五卷,其书久佚。《倭名类聚钞》征引六条,顾氏辑之,刊入《小学钩沈续编》,有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山阳顾氏刊本。
六卷。清代蓝鼎元(1680-1733)撰。此书是一部约束妇女的封建礼教规范,摘录经典、史传中有关内容及格言,按朱熹《小学》体例,分(妇女)“德”、“言”、“容”、“功”四类,书中杂有作者的有关论述。此
一卷。清孙季咸辑。孙季咸原名葆成,以字行,山东荣成人,生卒年不详。是书兼辑郑玄注及陆德明《经典释文》,篇首列陆氏《孝经序录》及郑氏《孝经序》,经注之后,附以音义。郑注只载旧文,不标所出,于陆氏《音义》
无卷数。明刘士骥(约1617前后在世)撰。刘士骥,字允良,山东禹城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著有《蟋蟀轩草》。是集为士骥诗文集。集前有李若讷序,称:“允良自言,少年濡
二卷。明曹履泰(约1625年前后在世)撰。履泰,字大来,号方城,浙江海宁人。天启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曾著有《蜻海纪略》、《谏垣谏草》、《书牍》、《浪吟集》等,其中的《谏垣谏草》今不传。该集为履泰
二十五卷。明杨荣(1371-1440)撰。杨荣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人。建文进士,初任编修,永乐时,明成祖朱棣召入文渊阁,以多谋能断,为成祖所重,并为之更名杨荣,多次随行北巡,升至文
六卷。清杨以迥撰。杨以迥,金匮人。余皆不详。全书分上经之上、上经之下,下经之上、下经之下,共四卷。图说亦上下二卷。作者认为《周易》中每卦每爻,都有本象,自具义理。解易者不应遗漏。还以为自古以来解易者不
一卷。唐卢仝(795?-835)撰,清李邦黻辑。卢仝,号玉川子,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唐代诗人。家贫好著书,初隐少室山,不求仕进,征谏议大夫,不应。曾作《月烛》诗,讥讽当时宦官,韩愈称其工。甘露之变,
一卷。明顾德基(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顾德基,字用晦,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亦待考。此集以七月七十二候各为七言律诗一首。四库著编者称,其词旨凡鄙,殆不足观。以古人从无此题,姑存以备一体。有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