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桐庵文稿

桐庵文稿

一卷。明郑敷教(约1649前后在世)撰。郑敷教,字士敬,江苏吴县人,(生卒年未详)。崇祯三年(1650)与同社杨廷枢、张传、陈子龙、夏允彝同举应天乡试。时东南文士统会于吴,号为复社,敷教生徒之盛,亚于廷枢。两人俱为乡里所宗。时人语称:前有朱张,后有郑杨。十年(1637)举贤良方正,以母老辞。门生私谥曰贞献先生。事迹具详康熙《苏州府志》人物传。著有《周易广义》。此编为文二十六篇,乃后人裒次手稿而成。末有同邑后学黄丕烈跋文。略云:“癸酉秋季有书友携此册示余,并索重值。余曰:此非汝辈所知。是必有指示归余者,故不以寻常故纸视之,后泛泛果然。旧余尝从郑氏后裔访桐庵遗墨,曾有手书文一篇赠余,故又以此托人示余。余重为乡先辈手泽,且识知系熊鱼山评阅本,益珍之。因以十饼金购藏。”下署复翁二字。复翁为丕烈晚岁自号,则此帙乃士礼居故物。书法苍秀古拙,在苏米间,朱墨烂然,如火枣儿糕,弥可珍异。昆山赵氏诒琛重辑桐庵佚文,于《玄妙观态》搜得《记施真人舍牛事》一首,于《吴郡文编》搜得复修《吴县志》序、吴县重修《儒学记》、《小宛集序》、《吴郡名贤图序》、《顾母张夫人六十寿序》、《文信国公忠烈祠记》、《重修卫道观碑记》、《陆坦传》、《明忠臣蒋都督公一门十五人殉节传》、《龚子祯先生传》、《韵家张公传》、《端木先生墓志铭》等十三首。因合此编诸文合梓以行。世所传“峭帆楼丛书本”即是。今赵本行而此本转晦。敷教文字,峻洁冲澹,有汉唐师法,所作甲申乙亥间死事诸臣传铭特多。是卷终有《哭嫡孙二郎》一首,以俚语白话入辞,至情奇文,亦为别开生面之作。本书有稿本。

猜你喜欢

  • 春秋类考

    十二卷。春秋疑义一卷。清华学泉撰。学泉字天沐,号霞峰,江苏无锡人。学泉一生未入仕途,常闭户读书,日夜不倦;张伯行巡抚江苏,曾延请他主东林书院讲席,不赴,以布衣终。其著作还有《仪礼丧服或问》等。《春秋类

  • 春秋正谊论

    四卷。清方宗诚(详见《读易笔记》)撰。该书本于“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之义,阐发《春秋》一书中的义理。多逞臆高谈,议论多而考证少。认为《春秋》三传中有可法可戒而未尽者,有似是而非者,不为之阐

  • 事类通考

    十卷。明刘叶(生卒年不详)撰。刘叶字芝华,饶卅(今江西波阳)人。本书集古今事实分类编辑。凡七十七门。以记事为主,中间加以评论,其体例或似札记,或似语录,或似对句。以“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十字,分别

  • 二十五等人图

    一卷。不著撰人姓名。全书首尾完整。总目之后分为二十五节,分别述解二十五等人。每节首先解释命名的含义,其次描述其人行状,很多地方使用了俚语,有的地方还用了古韵。全书无图,大致为中唐人氏所著。二十五等人为

  • 本草衍义

    二十卷。宋寇宗奭(生卒年不详)撰。寇宗奭,曾为澧州县吏等官,余事未详。此书成于政和六年(1116)。卷一至卷三为序例,卷四至卷二十载各种药物。作者据自己临证经验,提出医家诊断必须准确,严防误人性命。书

  • 经济文集

    六卷。元李士瞻(1313-1368)撰。士瞻字彦闻。先世新野(今属河南),徙居荆门。至正初中大都路进士。累官户部尚书。出督福建海漕,就拜行省左丞。入为中书参知政事、翰林学士。封楚国公。此集为其曾孙绅所

  • 雷塘庵主弟子记

    八卷。清张鉴、阮常生、阮福、阮孔厚、柳兴恩等编著。雷塘庵主即指阮元。元之祖坟在扬州城北雷塘,丁忧庐墓时,自署雷塘庵主。元为嘉庆道光时著名学者,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浙设诂经精舍,在粤立学海堂,撰《十三

  • 长安获古编

    二卷,补一卷。清刘喜海辑。刘喜海(1793-1852),字燕庭,山东诸城人。金石学家。刘氏曾在陕西、四川等地做官,获得关中所出周代铜器、秦诏版、汉泥封、新莽十布、唐善业泥等物;在四川则收集到宋代多种铜

  • 远安县志

    ①八卷,清安可愿修,曾宗孔纂。安可愿,陕西跃州人,拔贡,官远安知县。曾宗孔,远安县人,庠生。县志明成化二十年(1484)知县刘英始修,嘉靖十七年(1538)知县王绰续加修辑,皆未付梓,仅辗转传钞,故流

  • 乱曰

    天庭明兮云霓藏,三光朗兮镜万方,斥蜥蜴兮进龟龙,策谋从兮翼机衡。配稷契兮恢唐功,嗟英俊兮未为双。【大意】东汉王逸所作,仿《九歌》而成,代言体形式,通过怀念屈原而抒发悲愤的情怀,在表现手法上更注重比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