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新注

楚辞新注

八卷。附《天问校正》一卷。清屈复(1668-?)撰。屈复,字见心,号悔翁,晚年号金粟道人,蒲城(今陕西蒲城)人。乾隆初年,不赴征召,以诗文自娱。为人耿直,不拘俗礼,知识广博而扎实,有《玉溪生诗意》、《弱水集》等。《楚辞新注》是屈复晚年研究《楚辞》的重要成果。屈复自幼酷爱《楚辞》,但不满于前人注解。加上他祖上为楚人,对屈原作品与楚国遗风、故物、芳草,充满向往缅怀之情。于是乃注《楚辞》,从乾隆三年(1738)正月开始,至三月注成此书。所参照者仅有王逸、洪兴祖、朱熹、林云铭四家。协韵则依毛奇龄《古今通韵》。本书所注只限屈原、宋玉、景差作品。又认为《天问》错误很多,作《天问校正》一卷。内容顺序为:目序(道光本有崔希骃序,列前),目录,《史记·屈原列传》,凡例十二则,沈亚之《屈原外传》,附《楚怀襄二王在位事迹考》,正文,卷末在《天问》篇后附《天问校正》,末附班固《离骚赞序》,王逸序,洪兴祖序,刘勰《辨骚》。正文卷一为《离骚经》,卷二至卷三为《九歌》《天问》,卷四至卷五为《九章》、《远游》,卷六为《卜居》、《渔父》、《九辩》,卷七至卷八为《招魂》、《大招》。注释体例为:每篇前有解题,正文分段注疏,音义注释写于正文之下,段意写于段后,篇末为全篇大意。特点:一、充分肯定前人研究成果,又以自己新意加以疏解。《凡例》中说明任何研究工作,都不是少数人一朝一夕完成的,前人的可取见解,标姓名列出,不敢掠美,就是错的,也可以开发人的思路。特别肯定了《楚辞》第一部注释著作。因为屈氏认识到“天下事创始难,继者差异”,所以此书采集旧说时将王逸之说列于众家之前。一是表明“筚路蓝缕之功,二是表明“存古”(引文均见《凡例》)。作者并非照录旧说,还提出自己新意。如对《离骚》、《天问》《九歌》在解释上提出新看法,在未看汪瑗、王夫之《楚辞》著作时提出《礼魂》是“前十篇之乱辞也”的说法,认为《七谏》、《九怀》、《九思》诸篇之后皆存乱辞是模仿屈原的作法。所以崔希骃在《后序》中赞屈复:“持论之高,尤多出人意表,实有默契乎千载之上者。”二、从文学整体角度,不拘一章一句释《楚辞》。屈复认识到《离骚》难解之处在于大义,所以他不囿于无关宏旨的词语注释,如“初度”二字,各种解释都顺文气,无损大义,俱不深辨。加之屈氏工诗,对每篇诗作从解题,归纳段意,总括篇旨,加以疏解,颇能揭示屈原作品言外之意。版本有:乾隆三年(1738)原刊本,北京图书馆藏,四册。厦门大学藏本,有澹园批跋。同年弱水草堂刻印本,清华大学藏,四册。易居堂刻印本,浙江、吉林省图书馆藏。民国二十五年(1936)陕西道志馆印《关中丛书》本,浙江图书馆藏。又南京图书馆藏屈来泰(屈复曾孙)抄本《新录楚辞全集》八卷,或录于刻本之后,文字略有出入,当有所据。

猜你喜欢

  • 入江巨川编

    齐召南著。齐召南,天台人,著有江道编、入汇巨川编等。《入江巨川编》小方壶斋本,目首涪江,次嘉陵江,次渠汇,次黔江,次澧水,次阮水,次湘水,交洞庭湖,次汉水,次云梦,次章水,次贡水,次赣江,次盱江,次上

  • 李文公集

    十八卷。唐李翱(772-841)撰。李翱谥号为文,后世称为“李文公”。生平详见《论语笔解》(辞目)。此书版本较多,据《新唐书·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载均为十卷,而陈振孙《书录解题》则称有“蜀本,分

  • 红楼梦

    清曹雪芹(1715-1763)撰。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河北省丰润县,一说为襄平(今辽宁省辽阳)人。他的先世本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正白旗内务府籍。他的家庭,从曾祖父曹玺、

  • 乐典

    三十六卷。明黄佐(1488-1566)撰。黄佐字才伯,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少詹子。其学说以程、朱为宗,后人称他为甘泉先生。是书自第一至第十二卷为《乐均》,自第十三至第二十一卷为《乐

  • 尚书要义

    十七卷,《序说》一卷。宋魏了翁(详见《周易要义》)撰。了翁贬居靖州时,著《九经要义》,凡二百六十三卷,《尚书要义》乃其中之一。《尚书》文词古奥,唐人已称该书“佶屈聱牙”,此书伪孔传随文作注,不少古词古

  • 事典考略

    六卷。明徐袍(生卒年不详)撰。徐袍字仲章。此书采集前代的事迹,以及先儒的议论,分类成书。全书分目八十一。内容丛杂琐碎。

  • 博爱心鉴

    见《痘疹博爱心鉴》。

  • 五公山人集

    十四卷。清王余祐(1615-1684)撰。王余祐,本姓宓,先世为王氏。字介祺、申之,直隶新城(今属河北)人。明诸生。少时受知于桐城左光斗,故喜谈气节,其学则师从容城孙奇逢、定兴杜越,注重经世致用之学,

  • 历代吟谱

    五卷。宋蔡传(1066-卒年不详)撰。蔡传字永翁,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之孙。此集上始于汉,下迄于唐,取历代诗人,分别简述其事迹,并常附以佳句。如书中记:“谢灵运文章之类与顾延之为江左第一,每有一篇

  • 万年县志

    ①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张宗裕等修,胡大镛等纂。张宗裕,字问樵,广东南海人,附监生出身,官实录馆誊录议叙,道光三年(1823)任万年县知县。此志为道光二年(1822)知县周履祥开局始修,继经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