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榭山房集外诗
一卷。清厉鹗(1692-1752)撰。厉鹗(生平详见《樊榭山房文集》条)已著录。此集为《樊榭山房集外诗》。辑入的诗作有:《读史十首》、《永兴寺》、《徂徕山》,《题新修云林寺园为臣涛和尚作一百韵》,《古宫词三首》等七十五首。“其诗均颇有逸趣,娴雅,有修洁白喜之致,绝不染南宋江湖末派。虽才力富健尚未能与朱彝尊等抗行,而恬吟密咏绰有余思。”此集另有约嘉庆间(见《贩书偶记》)陈鸿寿刊本。民国石印本亦源于此本,现收入《樊谢山房全集》。
一卷。清厉鹗(1692-1752)撰。厉鹗(生平详见《樊榭山房文集》条)已著录。此集为《樊榭山房集外诗》。辑入的诗作有:《读史十首》、《永兴寺》、《徂徕山》,《题新修云林寺园为臣涛和尚作一百韵》,《古宫词三首》等七十五首。“其诗均颇有逸趣,娴雅,有修洁白喜之致,绝不染南宋江湖末派。虽才力富健尚未能与朱彝尊等抗行,而恬吟密咏绰有余思。”此集另有约嘉庆间(见《贩书偶记》)陈鸿寿刊本。民国石印本亦源于此本,现收入《樊谢山房全集》。
二十卷。宋毕仲游(生卒年不详)撰。毕仲游,字公叔,郑州(今河南郑县)人。宰相毕士安之曾孙,与兄毕仲衍同举进士,调柘城主簿。元祐初,召试学士院,除集贤校理,累迁吏部郎中。后入元祐党籍,终于西京留司御史台
二十。四卷。明王祎(1322-1373)撰。王祎,字子充,义乌(今属浙江)人。幼聪慧,以文章名世。元末隐居不出,明太祖召用为中书省掾史,洪武二年(1396)修《元史》,与宋濂同为总裁。后奉命招谕云南被
二十卷。清李艺元撰。艺元,长沙(今湖南长沙)人。该书是作者研读《左传》的心得体会,笔录而成。不录经传全文,有所论说,就分条罗列。对《左传》中的经义、文字训诂、人名地名有所考订。该书卷首至卷八为《测义》
一卷。清郭芬撰。郭芬,生卒年不详,字芝田,安徽全椒人,孝廉汪履基之妻。清代诗人。性至孝,有《陌上桑》诗云:“朝采桑,暮采桑,朝朝暮暮泣路旁。蚕老茧稀,中心彷徨,儿欲作母衣,何以充官粮?阿母呼儿勿彷徨,
一卷。清赵之谦(1829-1884)撰。之谦字益甫,又字伪叔,号冷君,又号无闷,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官南城知县。工篆刻书法,精训诂,著《汉学师承续记》、《六朝别字记》、《金
六卷。明王蓂编。王蓂,字时祯,金溪(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其生平详见《忠义录》(辞目)。该集共六卷。因吴澄《草庐全集》卷帙浩繁,乃择其尤精者录之,以便诵读。吴澄为宋之名儒,其学虽沿习程、朱之说,而
五卷。清帅仍祖(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帅仍祖,奉新(今江西奉新县)人,字宗道,号介亭山人。十岁能诗,以才华自负。成年,科举颇不顺,后弃科举,闭门读书。性孤介,通晓医理。本集是仍祖自己编定,收录康熙
一卷。清吴铭道(生卒年不详)撰。铭道字复古,贵池人,吴应箕之孙。该书即补应箕所著《复社姓氏》一书。铭道取朱彝尊与吴有关复社姓氏之著,互相勘校、订讹,并以彝尊论复社之语,作成此补录。现有《启祯剥复录》本
十卷。宋李心传(详见《丙子学易编》)撰。本书记载宋理学家程颢、程颐、朱熹进退始末,备录其褒赠、贬谪、荐举、弹劾之文。本书《宋史·李心传传》作五卷,《四库提要》考十卷本乃元人程荣秀所增订,并疑书中所记朱
十八卷。明郭子章(生卒年不详)撰。郭子章著有《蠙衣生易解》。本书为郭子章巡抚贵州时所辑,所以名曰《黔类》。但并非黔志,其实是一本隶事之书。共分三十六门。书中自序称取古今轶事僻事类之。经书人所共读者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