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工蠡测
不分卷。清刘永锡撰。清刘永锡,字我彭,号竹村,宁海人。乾隆举人。阅历河干二十余年。此篇则其经验及见闻所集。清钞本。不分卷,分为十门:二难、四要、三急、五备、六宜、五忌、四慎、二禁、四约、三信。此编所论,皆治河之纲要。其所重者,明清之法也。考刘水锡本人治河之经历,其成功之处亦在,于险易缓急修防诸务,无不采前人之成法而又未尝执守前人之法。虽然如此,穷水利者,仍不可不参其书。
不分卷。清刘永锡撰。清刘永锡,字我彭,号竹村,宁海人。乾隆举人。阅历河干二十余年。此篇则其经验及见闻所集。清钞本。不分卷,分为十门:二难、四要、三急、五备、六宜、五忌、四慎、二禁、四约、三信。此编所论,皆治河之纲要。其所重者,明清之法也。考刘水锡本人治河之经历,其成功之处亦在,于险易缓急修防诸务,无不采前人之成法而又未尝执守前人之法。虽然如此,穷水利者,仍不可不参其书。
一卷。汉京房(见《易飞候》条)撰。辑佚书,清黄奭辑。其所辑《易》凡九家,京氏《易》学为其一。据《隋书·经籍志》等著录《京房周易章句》凡十卷,亡佚。部分存于唐僧一行及李鼎祚之书中,内容不外以阴阳历算、卦
三十卷。南朝宋刘义庆(详见《世说新语》)撰。此书《隋书·经籍志》著录:“幽明录二十卷。”两《唐志》著为三十卷。以后书目不见著录,南宋洪迈《夷坚三志辛序》云:“幽明录今无传于世。”当佚于宋。《幽明录》的
八卷。明聂豹(1487-1563)撰。聂豹字文蔚,号双江,永丰(今属江西)人。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任华亭知县。嘉靖四年(1525),召为御史。因劾奏宦官和权臣,而有能谏之名。出为苏州知府,后
一卷。魏王弼(226-249)撰。清马国翰辑。弼字辅嗣,山阳(今河南焦作)人,魏著名思想家。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隋书·经籍志》有《论语释疑》三卷。马从皇侃《论语注
十卷。北魏贾思勰(生卒年不详)撰。贾思勰,益都(今山东益都县)人,曾任北魏高阳郡(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太守。贾思勰致力农学,悉心研讨古文献中有关农事的记载,并身体力行踏访农夫,观察、实验,集丰富的农
共十六卷(《秦书集存》十四卷,《补遗》二卷)。近人华学涑(生卒年不详)辑。学涑字石斧,天津人。书前有辛酉(1921年)王守恂序和壬戌(1922年)华氏自序并凡例七条。其编排体例悉依《说文》,每字之上冠
五卷。清周中孚(1768-1831)撰。周中孚字信之,号郑堂,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善长于目录学,平生著述颇多,大多散佚。此书以纪事纂言为宗旨,主要内容包括词苑丛话、文录、诗录、札记等。有《丛书集
十二卷。明张翼、包衡同撰。二者生卒年俱不详。张翼,字二星,余杭(今浙江省余杭县)人。包衡,字彦平,秀水(今浙江省秀水县)人。二人皆失意于科场,于是乃弃去制义,共同购阅古书,从中采摭隽语僻事,积而成帙。
一卷。南宋元敬(生卒年不详)、元复(生卒年不详)撰。二僧学佛念祖,住寺杭州。因地兴佛,撰述一地高僧以垂后世。二僧根据传说:即西湖玛瑙宝胜寺在南宋绍定六年(1233)创建一高僧阁,内奉杭州各寺居住的历代
八卷。不著撰人姓名,朱彝尊《经义考》及诸家书目也不罕见著录。此本为明刊本。考《宋史·艺文志》著录吕祖谦门人张成招撰《标注左氏博议纲目》一卷,此编可能是当时坊间据成招标注改订而成。其书于每题之下,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