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叟拾遗
一卷。此编选录唐元结之义,不著编辑者姓名。卷末有竹冈居士跋称:“《次山全集》广南近已重刻,湛甘泉太史序之详矣,兹复何言。顾此数篇,于警策人心,感激时事颇切,故别录之,非有所去取也。”末署戊寅冬季,不著年号。考《明史·湛若水传》,其官翰林时为正德十三年(1518)。此书应为明刻。有《四库全书》本。
一卷。此编选录唐元结之义,不著编辑者姓名。卷末有竹冈居士跋称:“《次山全集》广南近已重刻,湛甘泉太史序之详矣,兹复何言。顾此数篇,于警策人心,感激时事颇切,故别录之,非有所去取也。”末署戊寅冬季,不著年号。考《明史·湛若水传》,其官翰林时为正德十三年(1518)。此书应为明刻。有《四库全书》本。
二卷。元陈恬撰。陈恬,字晏如,上虞人。常与杨翮、刘仁本友善,工诗文,元末不仕,平生亦无多著述,惟深究本乡湖田之利。因成是书。《上虞县五乡水利本末》影钞明刊本,共二卷。其卷首冠图四幅,曰夏盖湖图,曰上妃
一卷。辑佚书,晋李轨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李轨字宏范(唐释玄《一切经音义》引作李洪范),江夏(今湖北云梦县)人,官至东晋祠部郎中。其事不见于《晋书》,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有载。《
三卷。序目一卷。别本以当一瓻不分卷。续增集对七巧图二卷。《以当一瓻》,清裘良白撰。七巧之戏,自嘉庆十八年(1813)《七巧图合璧》出书后,对此道爱好者蝉联鹊起。道光五年(1825),此《以当一瓻》(又
不分卷。清杨国桢(详见《十一经音训》)撰。杨国桢鉴于群经注疏卷帙浩繁,不便于初学者,于是取各家音训,删繁就简,纂辑成《十一经音训》,该书即其中的一种。分为上下二册,上册为隐公至文公,下册为宣公至哀公。
一卷。清俞樾(详见《易贯》)撰。清代研究《文子》的学者,一般认为《文子》一书大半抄自《淮南子》,所以作校阅者都依《淮南子》。俞樾撰此篇校读《文子》,也以《淮南子》为改订标准,有的又凭己意改之。如其改《
七卷,明朱谋撰。朱谋字郁仪,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人。宁献王曾孙,袭封镇国中尉。万历中管理石城王府事,典藩政三十余年。病卒,私谥贞静先生。藏书丰富,因能淹贯群籍,尤精经学、小学。著《易象通》、《诗
二卷。清朱如日撰。朱如日字洞彝,号荷轩、莲花厅人。此编成于乾隆二年(1737)。大抵是掇拾图书之陈言,无所发明。《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十五卷。清冯安澜修,崔钟淦纂。冯安澜,浙江山阴人。光绪初年任乡宁知县。该志始修于安澜,稿初具,安澜去职,李义铭继任知县,遂重新删补,光绪七年(1881)告成。《续修乡宁县志》光绪七年刻本。该志全盘承袭
一卷。清张行孚撰。参见《说文发疑》。汲古阁所刊《说文解字》,有未改、已改两本。未改者为毛晋据宋本校刊之初刻本,已改者为其子毛扆刊于顺治癸巳之第五次剜改本。剜改本颇多误处,远不及初刻本之善。张氏自序说: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日居月诸,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