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卷。明马中锡(1446-1512)撰。马中锡字天禄,号东田,故城(今河北故城县)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出为云南佥事,改陕西,升大理少卿。正德初召为兵部侍郎,改南京工部。升左
一名《尚论篇》一卷。明王达(详见《笔畴》条)撰。此书取古人可为师法者共五十二事,采用前列旧文,后系以评论的体例,汇成一编,共一卷。但内容较为肤浅,无甚意义,较其撰《笔畴》为之下矣。有明刊本。
八卷。清李榕撰。李榕,字荫伯,号云圃,陕西华阴人。华岳,山趾距华阴郭南八里许,由谷口至山颠四十里,山势陡峻,峰入半天之云。旧有《华岳全集》十三卷,题华阴县知县李时芳撰,实则汝州张维新为潼关道副使时与华
不分卷。廖平撰。廖平有《易说》已著录。此书与《诗纬新解》、《诗纬搜遗》同为廖氏治诗之作,并有一贯之旨。以往论诗者多以为三百篇无义例可言,以至于十五国风之排列顺序也无定规。廖平独以为诗之次序断非随意连属
①三卷。明牟蓁修,蒋椿等纂。牟蓁,字龙崖,四川巴县人,进士,嘉靖三十二年(1553)来任含山县知县。含山志旧附于《和州志》,明正统六年,一修于朱沅,正德十三年,再修于黄标,嘉靖七年,三修于易鸾。牟蓁来
一卷。此书无撰人姓氏,仅存《燕义》第四十七,一卷。其编次首为《记文》、次录《正义》,再次《通论》,后录《余论》。大抵皆录宋元诸儒之说而证释,其自叙所见,则加“按”字,至清代诸儒之说,均未入录。且书内钩
一卷。清朱必阶等撰,所记乃其父朱轼事迹。朱轼(1665-1736)字若瞻,又字可亭。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进士,历任浙江巡抚、都察院左都御史、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官,卒谥文端。此编
见《亢仓子》。
六十四卷。此书为康熙皇帝经筵旧稿。由著名宋学家,康熙经学老师李光地主持编定,雍正时由大臣张廷玉、方苞修订定稿,乾隆三年(1738)锓版。宋代由于重《春秋》之慎赏罚、当功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之用,
二卷。《文章表录》一卷。明杨仪撰。其履贯、生卒均不详。本书采古人有关常熟的诗文著作裒为一帙。有:文一卷,自梁鸿至杨舫计三十六篇;诗一卷,自支遁至王宠计四十二首;其《文章表录》一卷,文六篇,诗三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