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经学

礼经学

七卷。清曹元弼(详见《礼经校释》)撰。是书卷一为《明例》(自尊尊、亲亲、长长、贤贤、男女有别五大义例,至注疏通例)。卷二为《要旨》上下(上卷论述《冠礼》、《昏礼》至《觐礼》,下卷发明《丧服》、《丧礼》至《特牲馈食》、《有司彻》。而上卷载有凌廷堪、张惠言诸说,大概用以发明总纲)。卷三为《图表》(《宫室图》、《冠服图》、《冕弁冠服丧》、《丧服表》)。卷四为《会通》(认为《易》、《书》、《诗》、《春秋》、《孝经》、《论语》,其指在礼,而《周官礼》为纲,《礼记》,则为其义疏,郑君、孔氏、贾氏之注礼、疏礼,又都用群经来互相证明,《礼记》之处及《大戴》,“三传”之外及《国语》,《论语》之外及《孟子》、《尔雅》,然而,大多列举大义,诸书言礼,还不只此卷所言)。卷五为《解纷》上下(上卷自胡氏培翚《仪礼》非后人伪撰辨,至朝日祀方明朝诸侯先后辨,下卷自丧服变除考,至不摈尸者旅酬无算爵辨)。卷六为《阙疑》(只有一贡,似乎言无可疑)。卷七为《流别》(自礼经注解传述人,至陈澧修礼诸说)。按:曹元弼对于《礼经》有很深造诣。例如,是书卷一内注例,言郑注能于经例,能在无字句处领会经意(认为郑根据高祖之族有服,推出高祖服之类)。疏例认为序言经记没有天子冠法,而李云委貌与弁,都是天子始冠之冠,此为李孟悊之缪。郑注《丧服》引弓云,经之言,实际上表明孝子有忠实之心。而黄庆衰以表心,经以表首,公违背郑注,此为黄之缪。按:如序中所说,贾疏每条,首先引用诸家学说,接下来陈述己意。这都是曹氏独到见解。(是书认为唐时闾里书师,将诸家姓名,概行删去,并入贾氏语中)。其《要旨》、《解纷》各节,也都有识议,但是,所谓尊尊、亲亲、长长、贤贤、男女有别五大义中,实际上应当以贤贤最为重要。《大学》曰:“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礼运》曰:“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柳宗元曰:“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礼经》尊尊之礼,大概在古代盛时,处于天子国君之位,必然是有德者。大学曰:“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孟子》曰:“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因而,《礼经》尊尊之礼,皆以待圣人在大位者。《中庸》曰:“故大德者必受命。”假若只有尊位而没有德行,则汤可以讨伐桀,武王可以讨伐纣,不能凭借虚礼来保全其尊严。否则,汉之桓灵,唐之懿僖、明之神哲,都可以保全其尊严而传之万世。此必无之事,必无之理,《大学》所以云“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里的“修身”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克己复礼”。后代人君,南北朝五季,姑且不必评说,象唐高宗、玄宗、明永乐,礼仪大废,而顾居尊位,此岂能拿尊尊之义作为护符。实际上,从天子到庶人,都应该信守礼仪,是书认为《丧服》绝绛为善制,殊不知正是借此来骄人君而悖天理。一人之身,所谓世文叔父者曾有几人,舍此而绝之降之,只知道尊崇一人,其当然会放任喜怒、暴虐百姓。《周礼》开始有宦寺,而所谓正统之朝,象汉、唐、明,都灭亡于此,不能说不是《周礼》之流毒。殷代以前从来没有宦寺。是书第七卷,对历代用礼功效陈述很多,然而,东汉、南宋及明朝都灭亡,只因殉节之多称诩,于实际无益。就象西周不过三百年,在春秋以前,礼教就已经颓坏。作制艺者,例言三代之盛,然而,夏禹之后,历年未多,就灭于羿,殷汤之后,历年未多,就放于桐。周昭王南征不复,则所谓三代之盛者,已经大略可见。曹氏是书,细意既多,大纲尤为所重,独所云讲学崇礼者,不应当专责之众人,而必须象《大学》所云“壹是以修身为本”者,才可以治平,这属于应当进一步补充之列。此书有宣统年间刊本。

猜你喜欢

  • 五经典要

    五卷,目录一卷。又名《五经典要注释》。清袁壮行、袁时行撰。壮行字叔达,时行字与偕,东官(今广东东莞)人,经学家。二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五经典要》以《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合《左传》、

  • 春秋提纲

    十卷。旧题铁山先生陈则通撰。陈则通生平不详。此书分四门综论《春秋》大旨,所侵伐、朝聘、盟会、杂例。每门中又依类划分其事,称为“例。”如侵伐门下有王臣会伐、齐晋楚伐郑、晋楚争陈等十五例,每例之后则为论,

  • 张杨园先生集

    见《杨园张先生全集》。

  • 历朝崇经记

    一卷。清赵继序(详见《周易图书质疑》)撰。本书卷首有自序,历记从汉至明崇经的递变,由于崇经相同,而所见各异,大约可分为三期:一期为汉,六朝附之;二期为唐、宋;三期为元、明。大抵唐宋以前,还遵从汉代旧说

  • 诗学汇选

    二卷。明胡文焕(生卒年不详)编。胡文焕著有《文会堂琴谱》。本书就坊本《诗学大成》采录重新编次而成。全书分三十九门。所采录的诗自汉魏六朝至明代。但好坏并存。

  • 戊申立春考证

    一卷。原题明路士登订。是编首书万历三十六年戊申岁立春正月节,历以洪武初钦天监监正《元统大统历法》推,推天正冬至得岁前十一月初四日癸巳正月初刻冬至得岁前十二月二十日戊寅亥初三刻立春。考古时只云某日冬至耳

  • 碑传集

    一百六十卷。清钱仪吉(1783-1850)撰。仪吉字蔼人,一字定庐,号衎石,又号星湖,浙江嘉兴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官至给事中。该书记清代王侯将相百官及硕儒才彦之士,起自天命纪元,迄嘉庆朝

  • 紫岩易传

    十卷。张浚(1097-1164)撰。张浚,字德远,自号紫岩,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曾为知枢密院事。为官志在恢复北宋旧地,力主抗金。有知人善任之美誉。一度受秦桧排挤,潜心《易》学。受业于程颐门人

  • 圣方济各·沙勿略传

    六卷。原为法国人都率棱撰,此本是清代俞惟几等人合译而成。原书成于明万历戊申年(1608)。方济各·沙勿略(1506-1552),西班牙人,耶稣会士,在印度、马来亚、日本等地传教,1552年到中国广州,

  • 渡江云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