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体注

礼记体注

四卷。又名《礼记大全合参》。曹士玮(生卒不详)撰。士玮字庭玉,浙江钱塘人,清代学者。此书徐旦等参订,刻本《总目》一页有曰“漱芳轩合纂《礼记体注》,苕溪范翔参订”。书首有徐旦《序》云,“近日《礼》经杂出,高者竞尚新奇,卑者多流琐屑,其脍炙人口,如《提纲》、《心典》、《省度》、《新裁》诸书,可谓各极精微,而皆互出一见,阅者不无目迷五色之处。余少习《礼》经,欲究其讲,而有志未逮。幸有曹君庭玉,从而纂之,为后学开屯蒙。今春坊友,忽请订于余。因思经之要旨,不博取之,则畸而不全;不约取之,则泛而无归;不兼综而共贯之,则又扞格而难洽。遂于曹君所纂者,重加详订,撮其大旨,分其段落,释其义理,梳其字句,集诸书以为一书,名曰《大全合参》”。据此,则此书应名《礼记大全合参》,而此本每卷仍题“曹士玮庭玉纂辑”,仍以《体注》为主,而每页上方所列,视下方之注为详。如《曲礼》“道德仁义”以下至“恭敬樽”节一段,谓“此八节为一章”,分节皆有诠释,“明礼为众事之纪”。但孔《疏》以首节合于“鹦鹉能言”一段,言此一节,“明礼为诸事之本。人能有礼,可异于禽兽”。此书为应试举业而作,知科场命题,不出“鹦鹉”一段,故删之。此书编次为:卷一为《曲礼》上卷至《曾子问》。《曾子问》下注“缓读”,实此本编刻,止于《月令》,无《曾子问》。卷二为《文王世子》至《丧服小记》。经文《丧服小记》亦注“缓读”。卷三为《大传》至《祭统》。其中《丧大记》注“缓读”。卷四为《经解》至《丧服四制》。其中《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皆注“缓读”;《中庸》、《大学》,因有《朱子章句》,亦不录。所谓“缓读”,即删去此篇之别名。而无“缓读”字样篇目也多所节删,不只《杂记》所录过少,《明堂位》也所存不多。《礼运》“大道为公”一段,《缁衣》“小民溺于水”一段,亦尚未删,仍有阐发,可见其卓识。总之,诸经文字,以《左氏春秋》及《礼记》为最繁,封建科举以《五经》责之于一人,名曰遍习《五经》,然非博学鸿儒,实难通一经;为科举应试之需,此书及《约编》、《易读》诸书因此而生,论其优弊,固不必深苛前人。此书有雍正年间刊本。

猜你喜欢

  • 太原府志

    ①二十六卷。明关廷访修,张慎言纂。关廷访,河南泌阳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钦差清军驿传盐法道,山西按察司副使。张慎言,邑人,累迁河东道左参议,卒葬邑南坛侧,民时祀之。此编为关廷访于万历间

  • 靖海卫志

    十二卷,增补一卷。佚名纂。此志记事至清康熙六十年(1667)。按靖海古名普庵郡,明魏国公徐达平定东牟,草创卫治。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始筑石城。此志前后损坏,书中文字多漶漫,几不可识。全书十二卷增

  • 春秋疏略

    五十卷。清张沐(详见《周易疏略》)撰。作者认为《春秋》经文出自鲁国史书,《左传》则是孔子所作;他说:孔子抽取鲁史,尊奉为经,而将不能奉为经典的有关内容按年月顺次附录于经文左侧,并命名为“左传”。这一看

  • 春秋列国考略

    一卷。清侯廷铨(详见《春秋氏族略》)撰。该书对春秋列国详加考订,纠正了一些前人的误说。有清嘉庆壬申(1812)瑞宝堂精刊本(与《春秋氏族略》、《春秋疑义》合刊)。

  • 圣求词

    一卷。宋吕滨老撰。吕滨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作吕渭老;据嘉定五年(1212)赵师序,亦作滨老。二字形似,取义亦同,未详孰确。吕滨老在北宋末颇以诗名,赵师提及的《忧

  • 翻译菜根谈

    二卷。原汉文本明洪应明(生卒年不详)撰。洪应明字自诚,别号还初道人。万历年间,曾撰《仙佛奇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已著录。应明撰写《菜根谈》,概取宋人汪信民所言“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作”语。全书分修

  • 说文检字

    二卷,《补遗》一卷)。清毛谟(生卒年不详)撰。毛谟字谔亭,号吟树,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庆四年(1797)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是书系为后学翻检《说文》而作,汇集《说

  • 志怪录

    五卷。明祝允明(1460-1526)撰。祝元明见《野记》词目。这部书载录的,全都是些怪诞不经的事。然而祝允明却认为,幽诡志怪之事,非人寻常念虑所及,记之知所趋避,是以劝惩,亦不为无益。有影明刻《纪录汇

  • 三因方

    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冬青书室吟稿

    二卷。《文稿》一卷。清晏诉真撰。晏诉真,生卒年不详,号雪研女史。此书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