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箧中词

箧中词

六卷。续一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事迹见《复堂词话》辞目。本书选词,始自清初,迄于当代。其题词名者,从别集;仅题人名者,从诸家选本。但就箧中所存,甄采百一。其续有所得,时亦补录。又仿阳春白雪绝好辞之例,附以己作。故第六卷皆《复堂词》。第一卷吴伟业至柯煜共四十二家。第二卷朱彝尊至李方湛,共四十二家。第三卷吴翌凤至朱紫贵,共四十七家。第四卷项鸿祚《忆云词》、曾惠《二泉梦轩词》,共四十三家。第五卷蒋春霖至郑芥仙,共三十七家。第六卷为献撰《复堂词》。续集边浴礼至于芝仙,共三十九家。其中杨传第、陈元鼎、黄长森三人,皆已见前,而补录其词,实仅三十六家。献词学精深,识见超卓,以己意选词,大体纯粹而当人心。箧中所及,自难核备。但清代名家,可谓包括无遗。尤可言者,其选词不尽依时代次序,而重在派别,词下评语,颇为中肯。其第一卷中,或袭明季之风,或自有所尚,而力不足以改变风气。其间以纳兰性德为最高。故其词末引周稚圭语,谓为叔原方回之亚。第二卷朱彝尊、陈其年自成派别,风气一变,故于其年词末注云:“锡鬯其年出,而本朝词派始成,顾、朱伤于碎,陈厌其率,流弊亦百年而渐变。锡鬯情深,其年笔重,固后人所难到。嘉庆以前,为二家牢笼者,十居七八。”又于沈岸登《珍珠帘词》注云:“渐开常州一派。”论厉鹗词云:“填词至太鸿,真可分中仙梦窗之席,世人争赏其饾饤穷弱之作。”第三卷评吴翌凤、郭麐词云:“南宋词敝,琐屑饾饤,朱厉二家,学之者流为寒乞。枚庵高朗,颇加清疏,浙派为之一变。而郭词疏俊,少年尤喜之。”此卷又重在常州派。评曰:“茗柯词采录十阕,菁华略备。《宛邻词选》附录诸家,删取附茗柯后,以志派别。”又曰:“常州派词,不善学之,入于平钝廓落,当求其用意深隽处。”第四卷承袭者多。第五卷殿以蒋春霖、庄棫二家,其词博大精深,自有千古。论蒋词云:“文字无大小,必有正变,必有家数。”又曰:“阮亭保一流,为才人之词。宛邻止庵一派,为学人之词,惟成、项、蒋三家,是词人之词。与朱厉同工异曲。其他则旁流羽翼而已。”即其选评,可知清词之源流巨变,不综合观之,则不足以知其精神之所在。惟其所著词人,当有小传。今观本稿,其间生僻之人,平生之踪迹,词学之渊源,皆不清晰,使读之者难于考索,实为美中之不足。有光绪八年(1882)刊本。

猜你喜欢

  • 周恭肃集

    十六卷。明周用(1476-1547)撰。周用,字行之,号伯川,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行人,历工、刑、吏三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著有《周恭肃集》。是集系周用之子周国南所编,

  • 幔亭诗集

    十五卷。明徐熥(约1580-约637)撰。徐熥,字惟和,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著有《幔亭诗集》。是集为陈荐夫所辑,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由

  • 学庸总义

    一卷。清许致和撰。致和著有《说诗循序》。是书《大学》、《中庸》,各为讲义一篇,后附时艺七篇。谓《大学》全书,蔽以知本;《中庸》大旨,在于尽人会天,一本于诚。以下即就此为说,使通篇筋脉,联络融会。或以一

  • 无求子伤寒百问

    见《类证活人书》。

  • 太医局程文

    见《太医局诸科程文格》。

  • 怀宁县志

    ①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王毓芳、赵梅修、江尔维等纂。王毓芳,山东齐东人,廪贡生,清道光四年(1824)知怀宁县事。赵梅,江苏上海人,举人,原任溧水县教谕,道光五年知怀宁县事。江尔维,字季持,本邑

  • 御定孝经衍义

    一百卷。清爱新觉罗·福临(见《御注孝经》)和爱新觉罗·玄烨(见《日讲易经解义》)等御定。是书为顺治十三年(1656)奉敕所修,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告成。圣祖亲为鉴定,并为之作序,然后颁行。是书体

  • 角上明人尺牍

    二卷。清黄定兰辑。此帖收明代二十六人尺牍,为丰白庵、屠简、张东沙、丰南禺、屠行虚、沈佳则、俞文曦、李之文、陈后冈、范东明、汪长文、沈文恭、叶乡朗、杨梦亭、闻隐麟、沈云冲、柴以观、沈鸿泰、庄天目、李金峨

  • 庐溪集

    五十卷。宋王庭珪(1079-1171)撰。王庭珪,字民瞻,庐陵(今江西永丰县)人。政和八年(1118)进士,调茶陵丞。与上官不合,弃官隐居庐溪。绍兴中,胡铨谪岭南时,庭珪以诗送之,有“痴儿不了公家事,

  • 山阳录

    一卷。明陈贞慧撰。贞慧字定生,江苏宜兴人,诸生,侍郎于延之子。与侯方域、冒襄、方以智称四公子。著有《雪岑集》。山阳者用向秀闻笛语意。该书记父辈或同辈中有节操之士,他们或死国难,或死党狱,或死感愤,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