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解指要

经解指要

二十卷。清陶大眉(生卒年不详)撰。大眉字有苏,号又坡,湖北广济(今广济县)人,陶起庠之父。涵濡经籍,规模先儒,以明经官安州教谕。训迪后学,必先行后文。曾构筑讲堂以教诸生,题楹联:“方寸不能除隐疚,案头何用枉施功”。离开时诸生依依不舍,赋诗祖饯。本书包括《周易》八卷、《书经》二卷、《诗经》四卷、《春秋》二卷、《仪礼》二卷、《周礼》二卷、《礼记》二卷。乃是根据《御览周易》加以折中,《书经传说》、《诗经传说》、《春秋传说》、《三礼义疏》等,节繁就约,汇录而成。按:御纂七经帙巨文繁,披寻颇为不易,大眉在这方面,虽然稍欠阐发,但剪裁采录,还可以说是一丝不苟。其中在《三礼》方面尤其简明扼要。书前有其子陶起庠所作序。有嘉庆刊本。

猜你喜欢

  • 持静斋书目

    四卷,续增书目一卷。清丁日昌编。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又作雨生,广东丰顺人。贡生,历任江苏、福建巡抚。藏书宏富,尤精校雠。同治四年(1862)官上海道时,郁松年(约1816-1886)

  • 道南三先生遗书

    十一卷。未著编辑名氏。该书摘录杨时、罗从彦、李侗三家语录及杂著,其中,杨氏四卷,罗氏六卷,李氏一卷。三人皆为剑州人,故该书可能为其乡人所编。《千顷堂书目》载莆田宋端仪有《道南三先生遗书》,或即是书。《

  • 外科精义

    二卷。元齐德之(生卒年不详)撰。齐德之为元代著名医学家。曾为医学博士,任御药院外科太医。齐氏博采《内经》以后医学文献中诊治疮肿的论述,结合个人多年临床经验,撰成此书,刊于至元元年(1335),后在明代

  • 五经集说

    六卷。清末张卫邦辑。卫邦字佛颠,湖南益阳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布衣。此书卷首有王德基撰墓志铭。全书言《周易》二卷,《尚书》《诗经》《春秋》《礼记》各一卷。《周易》之上卷,全录《日知录》说;下卷,全录

  • 春秋义补注

    十二卷。清杨方达(详见《易学图说会通》)撰。孙嘉淦著《春秋义》(参见该条),后又自毁其版,而方达曾得孙氏奖掖,于是为之删补其文而成是书。此书于《春秋》“三传”多取《公羊》《穀梁》而排斥《左传》,于诸儒

  • 海门厅图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刘文彻等修,周家禄等纂。此志首以地图;为表六:沿革、官师、科举、仕官封赠、旌礼、列女上下;为志七:地、物、赋役、建置、学、祠祀、艺文;为列传三:名宦、耆旧、寓贤;终之以叙传。凡二十卷

  • 贾氏谈录

    一卷。宋张洎(?-996)撰。张洎字师黯,又字偕仁,滁洲全椒(今安徽全椒)人,初仕南唐,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入宋为史馆修撰、翰林学士。淳化中,官至参知政事。张洎文采清丽,博览道、释书,著有文集五十卷,

  • 易图通变

    五卷,《易筮通变》三卷。元雷思齐撰。雷思齐字齐贤,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生平不详,四库馆臣称其“宋亡之后,弃儒服为道士,居乌石观,后终于广信。事迹具袁桷所撰《墓志》”。未甚确。袁桷志墓云:“幼弃家

  • 诗归

    五十一卷。明钟惺、谭元春同编。钟惺(1574-1629)字伯敬,号退谷。竟陵(湖北天门)人。竟陵派领袖人物。著有《诗经图史合考》等。谭元春(1586-1637)字友夏,号鹄湾。亦为竟陵人。钟惺友。著有

  • 残本新续古名家杂剧

    八卷。明陈与郊(约1589年前后在世)编。撰有杂剧《昭君出塞》、《樱桃梦》。《新续古名家杂剧》在杨守敬《丛书举要》、顾氏《汇刻书目》中,均刊载其目,分宫商角徵羽五集,每集四卷,共二十卷。王国维《曲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