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统略净住子净行法门

统略净住子净行法门

二卷。齐萧子良(459-494)撰。萧子良为齐武帝萧赜次子,受封为竟陵王。他饱学厚古,与佛教另有一番偏爱,同文惠太子一样,尤喜欢佛法的研习。数次在王府廷院举行斋戒,大集群臣和僧众。不但迎请高僧讲经说法,而且还造经呗新声,隆佛弘法盛况空前。他著述的佛教书籍有多种,据《出三藏记集》中文宣王(竟陵王谥号为文宣)法集目录载,有佛教书十六帙四十七种,合一百一十六卷。杂抄群经达四十三部二百九十八卷。可惜这些书今天早已失传了。据《大唐内典录》载,尚存的有《注遗教经注优婆塞戒净住子杂义记》四种,《三宝记》十卷。《统略净住子净行法门》原书为二十卷,唐释道宣隐括略成二卷。“净住”的含义是,净身、口、意如戒而住。全书分三十一门,主要内容多谈劝诫之事。初明佛德,发愿归诚,对三业之恶,六根之垢,四苦之患,理应时时自检自责。深信出家多诸功德,在家多诸罪过。出家之人应清净一心,一尘不染。在家之人应崇善顺道,修诸斋戒。除疑惑,灭嫉妒,念报群恩。附卷有王融所作的颂章,即于三十一门后各有颂一章。章各十二句,四言者十章、五言者十章,七言者十一章,别为一卷。此书在齐、梁、陈时代有一定影响。现有北京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程念斋集

    十五卷。明程楷(约1497前后在世)撰。程楷,字念斋(一作字正之,号念斋),饶州(今江西波阳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改庶吉士,迁翰林院编修,著有《程念斋集》。据集末方蓂跋称

  • 宁阳县志

    八卷。清刘兴汉修,程待聘纂。刘兴汉字干帷,山西汾阳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康熙六年(1667)任宁阳知县。邑有宁山,在县北十八里,故得名宁阳。刘兴汉莅任后,检阅旧志,因兵燹之后,仅余残编断简,

  • 礼经笺

    十七卷。清王闿运(详见《周易说》)撰。是书《丧服》第十一行王氏笺下,有“代丰学”三字,因此,“笺曰”外往往有“学曰”,大概是其子说。此书前后没有序和跋。本书有时能够恰当地辨驳郑说。认为《士昏》席于北方

  • 孝经音训

    一卷。清杨国桢撰。杨国桢字海梁,湖北崇阳(今崇阳)人。甘肃兰山书院有经训约编之刻,帙不盈尺,而搜集了十一经。杨国桢邮取是书,想以它充当学子读本,但该书非足本,注亦简略。国桢于是仿《五经旁训》的体例,补

  • 斜川集

    十卷。旧本题宋苏过(1072-1123)撰。苏过,苏轼之季子。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叔党,自号斜川居士,事迹附载于《宋史·苏轼传》。其集,《文献通考》作十卷,但世无传本。王士贞《香祖笔记》称:“康

  • 等韵简明指掌图

    图一卷,论一卷。清张象津撰。象津字汉渡,山东新城人。尚著《白云山房诗集》、《白云山房文集》、《考工释车》、《离骚经章句义疏》等。张氏嘉庆乙亥年(1815年)自序云:“今年诸孙幼稚者,欲使知平仄,其才敏

  • 困学纪闻注

    二十卷。清翁元圻(1749-1825)撰。翁元圻字载青,浙江省余姚县人。其兄翁元堂,精通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在翁元圻四岁时,就给他讲授《困学纪闻》一书,此后,翁元圻专心研究《困学纪闻》,为《困学纪闻

  • 岭南群雅集

    六卷 清刘彬华(生卒年不详)编。刘彬华,字藻林,番禺(今广州市)人。嘉庆间进士,授编修。后以母老不复出,主讲端溪、越华两书院。勤于课士。此集为地方诗选集。初集三卷、二集三卷。另附补遗一卷。刘氏以为清代

  • 廿二史考异

    一百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1728-1804),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字晓征、及之,号辛楣、竹汀,晚号潜研老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少詹事,广东学政。乾隆四十年(1775年)丁忧后病不复出。历

  • 陆放翁年谱

    一卷。清赵翼(见《廿二史札记》)撰。该谱记宋朝陆游。文笔简净,而许多年代考证却不甚精严。可参看钱大昕著述。现有《瓯北诗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