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维摩诘所说经文疏

维摩诘所说经文疏

二十八卷。隋代释智(538-597)撰。智,俗姓陈,家居荆州华容(今湖南华容县),其父在梁朝为官。十七岁时正值梁末兵乱,社会动荡,有家难归,遂在荆州长沙寺佛像前许下出家为僧之愿。十八岁依湘州(今湖南长沙市)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受陈、隋两代皇室恩宠。学高道深,世称“智者大师”。(《宗教词典》,任继愈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032页)因他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有“天台大师”之称。(《宗教词典》,任继愈主编,第154页)。而天台宗唐代传入日本等地,故此,智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古代佛教史上很有影响的高僧之一。智平生为弘扬佛法,主要做了三件大事。第一,弘扬佛法,讲经论道。智初从慧旷学律,二十三岁到光州(今河南光山县)大苏山拜慧思为师,学禅法,修行法华三昧。陈光大元年(567)学成。他先后在建业(今南京),瓦官寺、灵曜寺、光宅寺,玉泉寺、天台山建草庵和庐山等地,讲说《法华经》、《大智度论》、《次第禅门》、《仁王般若经》、《法华经玄义》和《摩诃止观》。经他弘法,使天台宗正式形成。他虽被称为天台宗四祖,但事实上智才是实际创始人。第二,广建佛寺,张大法网。智生平造寺三十六所,入灭后,晋王杨广依照他的遗愿在天台山别行创建佛刹,后于大业元年(605)题名为国清寺。第三,精研律学,著述文论。智弘法三十余年,其著述颇丰。其著作小部分是他亲笔所撰,大部分由弟子灌顶随听随录整理成书。现存的著述有《法华经玄义》二十卷,《法华经文句》二十卷,《观音玄义》二卷,《观音义疏》二卷,《金光明经玄义》二卷,《金光明经文句》六卷,《维摩经玄疏》六卷,《维摩经疏》(前二十五卷亲撰,后三卷灌顶续补)二十八卷,《维摩经略疏》十卷,《四教义》十二卷,《三观义》(由《净名玄义》分出)二卷,《净名玄义》十卷,《四悉檀义》二卷,《请观音经疏》一卷,《观无量寿佛经疏》一卷,《阿弥陀经义记》一卷,《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金刚般若经疏》一卷,《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六卷,《六妙法门》(一名《不定止观》)一卷,《小止观》(一名《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卷,《四念处》四卷,《五方便念佛门》一卷,《禅门口诀》一卷,《禅门章》一卷,《禅门要略》一卷,《观心论》一卷,《观心诵经法》一卷,《观心食法》一卷《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一卷,《方等三昧行法》一卷,《法华三昧忏仪》一卷,《请观音忏法》一卷,《金光明忏法》一卷,《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一卷,《普贤菩萨发愿文》一卷。《大智度论疏》二十卷,《弥勒成佛经疏》五卷等已佚失不传。又《净土十疑论》一卷,有人说是后人托之伪撰。在上述著述中,最主要的是《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摩诃止观》,世称为天台三大部。又《观音玄义》,《观音义疏》,《金光明经玄义》,《金光明经文句》,《观无量寿佛经疏》称为天台五小部。智的著述特点是,“教观双行,解行并重”。他的学说,在中国佛教史上产生的影响很大。《维摩诘所说经文疏》,旨在疏文古义幽,旨渊趣博。精彩教门,辨明观道,以扶冀宗旨。抉择迷纲,三观三德,一念三千,性善性恶,自行化他。一切若正若助权实之道,无不备举。智对维摩诘所说全经十四品经文即:《佛国品》、《方便品》、《弟子品》,《菩萨品》、《不思议品》、《观众生品》、《佛道品》、《入不二法门品》、《香积佛品》、《菩萨行品》、《阿閦佛品》、《法供养品》、《嘱累品》经文一一作解。以消除中印经文文意之隔,便于僧众研习之用。《维摩诘所说经文疏》的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

猜你喜欢

  • 如谏果室丛刊

    三种,三卷。清王延钊(详见《春秋列女图考》撰。丛刊收《春秋列女图考》一卷、《补汉书元后本纪》一卷、《晋八王易知略》一卷,均为史学著作。王延钊以陈厚耀《春秋世族图考》记男不记女,而《春秋》寓褒贬于女者甚

  • 曲园杂纂

    五十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条)撰。《曲园杂纂》是俞樾的一部杂考之作,因1873年俞樾在苏州建宅,名为“曲园”,故定书名为《曲园杂纂》。全书共分五十种,每一种为一卷,内容包括杂文、诗、尺牍、楹联、

  • 尚书刘氏义疏

    一卷。隋刘焯(544-608年)撰,清马国翰辑。刘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今属河北省)人,隋代经学家、天文学家。刘焯是刘献之的三传弟子,传其毛诗学;又受《礼》与熊安生。与刘炫齐名,时称“二刘”。隋文帝时,

  • 菩提棒

    一卷。清陈德荣(清初人,生卒年未详)撰。陈德荣字廷彦,渥城(今属河北新安)人。杂剧《菩提棒》共五出,取材于《情史·小青传》,而出入较大。明徐士俊《春波影来集》有杂剧《挑灯》亦演小青事。《菩提棒》第一出

  • 苕香楼诗集

    一卷。清许淑贞撰。许淑贞,生卒年不详,字兰仙,贵州金筑(今贵阳)人,许秀贞之妹,都匀陶允升之妻。此书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宝翰楼刊本。附于许秀贞《枣香山房诗集》之后。

  • 陶诗析义

    二卷。明黄文焕(约1636前后在世)撰。其生平详见《诗经考》辞目。是书为黄氏狱中所著,主要内容是评论陶渊明之诗。前有作者自序。其析义分为:“练句练章,不专平淡”;“忧时念乱,不徒隐逸”;“理学标宗,圣

  • 投笔肤谈

    二卷。旧题西湖逸士撰,何守法撰音点注。二人仕履,生卒年皆不可考。或谓同为一人,明嘉靖至万历间人。西湖逸士称此书述作之缘由:“余目击时艰,不欲自限于博士业,遂励志武事,间尝亦仿《孙子》之遗旨,出一隙之管

  • 瘗鹤铭辨

    一卷。清张弨撰。张弨,详见《昭陵六骏赞辨》条。康熙六年(1667),张弨曾至镇江焦山下,仰卧以手拓石,共得六十九字。较诸本独多,比宋黄长睿、董招所载,多得八字。其考辨亦较顾元庆所书为详。传本入“四库存

  • 东湖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林有席修,严思浚、林有彬等纂。林有席,字平园,号儒珍,江西分宜人,进士,官东湖知县。严思浚,字潜斋,江西分宜人,进士。林有彬,字竹溪,廪生,林有席之弟。按禹贡,荆及衡阳为荆州,东湖古

  • 周易玄义

    一卷。辑佚书,唐李淳风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李淳风岐州(今陕西周至一带)人,博览群书,善天文历算、阴阳之学,官至太史令。其事载于《旧唐书》本传中。其所著《周易玄义》,唐宋史志皆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