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考声切韵

考声切韵

一卷。唐张戬撰,清顾震福辑。王国维《天宝韵英陈庭坚韵英张戬考声切韵武玄之韵铨分部考》(《观堂集林》卷八)云:“撰《考声切韵》之张戬,其人见《唐书·宰相世系表》,官至泗州刺史,其弟锡相武后温王,则戬亦伪周时人。然则据今音为韵书实自戬始,故以‘考声’名其书。”另据《旧唐书》卷八五《张文瓘传》知张戬乃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人,尚著《丧礼纂要》、《古今正字》、《集训》、《文字典说》、《文字释要》等书。《考声切韵》新旧《唐志》不录,似当时流传即不甚广,今日所见者,则仅《慧琳音义》所引数十则而已。王国维氏认为唐人韵书皆祖陆法言,虽部目有增损,次序有移易,要皆以法言为本。然法言之书,用六朝正音,至唐时已稍变易,于是有根据唐时言语以作韵书者,其分部乃不得不与法言大异。其书盖有数种:天宝《韵英》、陈廷坚《韵英》、张戬《考声切韵》、武玄之《韵铨》等是也。唐景审序《慧琳音义》云:古来音反多以旁纽而为双声,始自服虔,元无定旨,吴音与秦音莫辨,清韵与浊韵难明。至如“”与“”为双声,“企”以“智”为叠韵,若斯之类,盖所不取。近有元廷坚《韵英》及张戬《考声切韵》,今之所音,取则于此。是《慧琳音义》全用廷坚及张戬二书,故其反切与六朝以来诸家字书及韵书颇殊。其开卷音《大唐三藏圣教序》“覆载”二字云:上敷务反,见《韵英》,秦音也;诸字书皆敷救反,吴楚之音也。据此则《韵英》《考声切韵》等书反切以当时秦音为据,与陆韵之据南北朝旧音者不同。陆韵所据旧音多存于江左,故唐人谓之吴音,而以当时关中之音为秦音。其后陆韵行而《韵英》一派微,则由音韵之书用于属辞者多,而用以辨声者少也。欲考唐时关中之音,《韵英》、《考声切韵》及《慧琳音义》反切可为主要根据。以是言之,顾氏辑本所存虽少,然此乃唐代北音韵书之仅存者,故断楮残篇亦殊珍贵也。是编刊入《小学钩沈续编》,有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山阳顾氏刊本。

猜你喜欢

  • 唐子西集

    二十四卷。宋唐庚(1071-1121)撰。唐庚,字子西,眉州丹陵(今四川丹陵县)人。进士出身,为宗子博士。宰相张商英荐其才,除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他也被贬置惠州。后遇赦,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

  • 治世龟鉴

    一卷。元苏天爵(1294-1352)撰。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少师事安熙,吴澄、虞集。泰定元年(1324),擢应奉翰林文字。至顺元年(1330),参修《武宗实录》,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武

  • 纪钱牧斋遗事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记明末清初钱谦益事迹。现有《痛史国变难臣抄》附刊本。

  • 上海县续志

    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吴馨、洪锡范修,姚文楠等纂。吴馨,字怀久,又字畹九。民国元年知上海县。洪锡范,字伯言,江苏省太仓县人。县知事。姚文楠,字子让,江苏上海县(今上海市)人。吴馨知上海县事,民国元年

  • 韵学辨中备

    五卷。清张亨釪撰。亨釪字伯眉,江西人。认为坊间韵书苦无善本,于分收重收、一韵数收、数韵一义、数义一韵之字多相轇轕,乃取刘豹君《诗韵含英》及彭文勤公之《诗韵辨同》二书,补其缺漏,订其讹舛,撰《韵学辨中备

  • 历代甲子考

    一卷,清黄宗羲(1610-1695)撰。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黄宗羲从学刘宗周,青年时领导“复社”,反对宦官权贵,几遭杀害。清兵南下,召募义兵抗清,被鲁王任为左副都御史。入

  • 剑草

    一卷。明熊明遇撰。明遇,字良孺,进贤(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四十三年擢兵科给事中,旋掌科事,上疏极陈时弊,被劾与东林党通,出为福建佥事,迁宁夏参议。崇祯元年(1628

  • 月湖读画录

    一卷。清王梁撰。王梁是震泽(今江苏太湖附近)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以王梁所见名画各作品评。其中宋、元人画仅寥寥数轴。其它则都是明、清人画。其体式全是仿李日华《六砚斋笔记》、《紫桃轩杂缀》等书。此书

  • 彭泽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清赵宗耀等修,刘树德等纂。赵宗耀,广东人,举人出身,同治二年(1863)任彭泽县知县。刘树德,岁贡出身。彭泽县志,创自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弘治万历间,相继两修,及清修于康熙二十

  • 蚕桑图说合编

    一卷。清何石安、魏默深辑。何石安、魏默深生卒年及生平不详。《蚕桑图说合编》有桑说五条、蚕说十条、图说十六条,主要谈及植桑养蚕之事。《蚕桑图说》有高州富文楼本,《续四库全书提要》也有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