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胡子衡齐

胡子衡齐

八卷。明胡直(1517-1585)撰。胡直字正甫,号庐山,泰和(今属江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进士,初授北部主事。后历任湖广佥事、四川参议、湖广督学、广西参政、广东按察使、福建按察使等职。他少骀荡,好古文词。年二十六,始从王守仁弟子欧阳德问学,为学方向转向心性修养。年三十一,又拜罗洪先为师,授以“主静无欲”之教。不久,又从陈大伦、邓鲁等人学道与学禅。其学的核心为“心造天地万物”说。主要著作有《胡子衡齐》,后人辑为《衡庐精舍藏稿》、《续稿》等书。他尝与自己的门人讲学于螺水之上,辑其问答之语成此书。共分《言末》、《理问》、《亡锢》、《博辨》、《明中》、《征孔》、《谈言》、《续问》、《申言》等九篇。每篇又有上下。其名“衡齐”,意为谈理者视此为均平。其书大要论述“理在心”,“而不在天地万物”。他认为,天为吾心之高而覆者,地为吾心之厚而载者,日月为吾心之明而照者,星辰为吾心之列而灿者,雨露为吾心之润,四时为吾心之行。即“心造天地万物”。他在书中认为,儒、佛之分的关键在于“经世”与“出世”,也即“尽心”或“不尽心”,佛教则不尽心。他在书中强调,知必须躬行,知为行始,行为知终。真行即知,真知即行。他在理论上扩大心的作用,是为其“约礼顺则”,即以封建道德征服人心。其书的思想内容颇具特色,是研究胡直及江右王门学派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此书颇有影响,为学者所重。有《豫章丛书》本。

猜你喜欢

  • 礼庭吟

    二卷。明孔承庆(1420-1455撰。承庆,字永祚,曲阜(今山东曲阜市)人,生卒年不详。为孔子六十代孙,年三十一未及袭封而卒。其外祖父王惟善将遗诗汇集成此编。内有明景泰间同郡许彬序及明天顺元年(145

  • 晋溪奏议

    十四卷。王琼撰。王琼(1459-1532),明山西太原人,字德华,号晋溪。成化丙戌(1466)进士,以工部郎中出治漕河,正德元年(1506)以右副都御史督漕运。次年任户部右侍郎,有心计,善钩校,对故牍

  • 群书摘草

    五卷。明王国宾(生卒年不详)编。王国宾,号养默,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其作此书时,方监榷杭州北新关,未详其终于何官。此书仿庾仲容的《子沙》、马总的《意林》的体例,摘取

  • 月令章句

    四卷。汉蔡邕(133-192)撰。叶德辉(详见《礼记郑注正字考》)辑。蔡邕,字伯嗜,东汉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蔡邕好辞章、天文、算术,能画,善鼓琴。建宁中拜郎中,奏定六经文字,咸为后学取正。以应诏

  • 梦村集

    二卷。清朱纬(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朱纬字义俶,历城(今山东历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由岁贡生官邱县训导。著有《梦村集》。是集凡二卷,朱纬七十四岁时所作。诗清浅为而有脱洒之致。集中有《七十自寿诗》,

  • 读经求义

    不分卷。清张维屏撰。首有维屏自序,并录陈寿祺来书。寿祺是他的座师。此书所说只涉及《诗经》和《礼记》,各为一册,而《诗经》较详。虽欠精博,但也不无新得。如《说汝坟》,称“父母谓二亲不谓文王。证之《诗》言

  • 鄂拊堂经解

    十二卷。清吕伟山及其弟伟岸、伟岫、伟崝撰。伟山字松坡,伟岸字云崖,伟岫字远轩,伟崝字蓉塘,俱安徽旌德县人。伟山兄弟俱学于赵逵仪,此书即赵逵仪所审订,并为之序。首录其父《经解》一篇。卷一至六,伟山撰;卷

  • 韵府拾遗

    一百一十二卷。清张廷玉(详见《骈字类编》)等奉敕编撰。康熙五十五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因《佩文韵府》收字词有遗,复命翰林院检讨张廷玉等“搜奇抉秘”,补其缺漏。康熙五十九年,续辑而成《韵府拾遗》。编排体例仍

  • 江邻几杂志

    见《嘉祐杂志》。

  • 三长物斋丛书

    二十八种,二百六十七卷。清黄本骥编。黄本骥,字仲良,号虎痴,湖南宁乡人。生卒年不详。道光年间举人,官至教谕,著作有《圣域述闻》、《嵰山甜雪》等。丛书所收著作,多为目录、表志,其中大部分为其自著。如《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