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脉望

脉望

八卷。明赵台鼎(生卒年不详)撰。赵台鼎字长元(而书首曹代萧序中称长玄),自号丹华洞主,内江(属四川省)人。大学士赵贞吉之子。书首有曹代萧序,序中说“昔何讽书中得一发卷,规四寸许,如环而无端,用力绝之,两端滴水。方士曰:‘此名脉望’,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夜持向天,从规中望星,星立降,可求丹度世。此《脉望》所从来,长玄君著书大旨可窥已。”此书杂论三教,对于道藏尤为详悉。曹序中称:“余读《脉望》而知三教之趣合也。佛教深而广,道教精而显,儒者以维世……”书末龚懋贤跋中亦称:“五邑代传道学,至吾师文肃赵先生始大阐其秘。盖道不外性命……,乃世之谈学者,往往守其粗迹,至稍涉性命,则辄诋之为二氏使人,丑二氏不啻非族,且曰‘道如斯止矣。’惟先生独能张胆明目,公然取二氏与吾儒并颊而称曰‘三氏一至,三圣一人,三圣人一道也。’以是吾侪小子,始得剖破拘挛,略闻性命宗风,而知子思子所以得传道学,特在《中庸》之一书,《中庸》一书,特专在性命之一章,性命一章,特在喜怒哀乐之四言。而以此遂通于颜子不迁,曾子不伤,孟子不动,子贡不得闻。又以此通于仙之养命兼夫性……长玄公,先生之冢嗣君也。趋庭之训,得之更真,闻之独早。其留心性命,盖自垂髫而然,季五十,即屏绝世缘,日夜为收拾人心是务。厌薄书吏,劳苦身心,则丐散局以居。今观所著《脉望》一书,则公之深造性命入彼实际可想矣。愚敢为之说曰‘欲知子思子得孔氏之传,当求之《中庸》,欲知长玄公得文肃先生之传,当求之《脉望》。’”有明刻本及《宝颜堂秘笈》(万历本、民国石印本》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据《宝颜堂秘笈》本排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猜你喜欢

  • 六十家小说

    见《清平山堂话本》。

  • 五续今古奇观

    见《石点头》。

  • 珍珠囊药性赋

    见《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

  • 易翼述信

    十二卷。清王又朴(1681-1760)撰。王又朴字介山,直隶天津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官至池州、徽州知府。此编经传次序,均依王弼旧本,而冠以读《易》的方法,后面附有各家杂论。王氏幼读朱熹《周易

  • 绘事备考

    八卷。清王毓贤撰。王毓贤生卒年不详,字星聚,镶红旗汉军三韩(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人。官湖广按察使,一说贵州布政使。陈鼎《留溪外传》记狱吏汪金章事,曾提及王毓贤,称其勤于吏治,案无留牍。可见其颇有吏才。但

  • 谷音

    二卷。元杜本(1276-1350)编。杜本字伯源,江西清江人。元武宗、文宗均召而不仕。惠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又称疾归。人称清碧先生。有《清江碧嶂集》,此集卷末有张榘跋称:右诗一卷,凡二十三人,无名者四人

  • 广温热论

    见《广温疫论》。

  • 续泉汇

    十四卷。补遗 二卷。清鲍康、李佐贤合编。李佐贤,详见《古泉汇》条。鲍康,字子年,安徽歙县人。官四川夔州知府。本书乃为续李氏《古泉汇》而作。前有鲍康二序,末有李佐贤跋。各集前为目录,次为凡例,及历代著录

  • 自知堂集

    二十四卷。明蔡汝楠(1516-1565)撰。蔡汝楠生平详见《说经札记》条。是集为蔡汝楠诗文集。凡二十四卷。其中诗七卷、文十七卷。为汝楠自己编定,由其门人朱炳如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刊行。前有嘉靖二

  • 名相赞

    一卷。明尹直(1427-1511)撰。尹直字正言,号謇斋、澄江,泰和(今属江西)人。景泰进士,宪宗时任经筵讲官,与修《英宗实录》。成化间累官兵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入阁参机务。《明史》本传载其“明敏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