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芙蓉山馆诗钞

芙蓉山馆诗钞

八卷。《补钞》一卷。《词钞》二卷。《附钞》一卷。《文钞》八卷。清杨芳灿(1753-1815)撰。杨芳灿,字才叔,号蓉裳,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生,补甘肃伏羌知县。擢知灵州。改户部员外郎,参与修《会典》。辞官后,尝主讲衢杭、关中、锦江等书院。工诗词,尤善骈文。其词情真意切,文辞典雅。其骈文沉博奥衍,与洪亮吉、孙星衍齐名。著有《真率斋稿》等。此编书名页和卷首题芙蓉山馆全集。卷端刘继增叙:“杨蓉裳先生所著诗文及身付刊先后有三本。自少至谒选为《真率斋初稿》十卷、词二卷。筮仕甘肃讫户曹为《芙蓉山馆诗稿》十六卷、词稿四卷。罢官后主讲关中书院,即前两本删并之,益以续得刊诗八卷、补一卷、词二卷、集句词一卷,概以‘芙蓉山馆’名集,不曰稿而曰钞,是为晚年手定之本。与文钞并行,兵后诸版尽毁,流传日稀。今兹所定,一依关中定本无少移易。惟文钞原未分卷,厘为八卷,综名全集。卷端有各本原叙跋:真率斋初稿序、跋,芙蓉山馆诗稿序,芙蓉山馆诗词文钞跋节录。附录有《无锡金匮县志·文苑列传》、陈文述撰《传》、陈用光撰《墓志铭》、姚椿撰《墓表》。皆为杨芳灿生平材料。”全集诗钞八卷,收古今体诗六百六十七首;补钞一卷,收古今体诗七十六首;词钞二卷,收词一百九十六首;附钞一卷,拗莲词三十二首、移筝词三十二首。文钞八卷。卷一:赋十四首、记十二首、铭一首、赞三首;卷二;启六首、书十九首;卷三:序十八首;卷四:序二十三首;卷五:序二十一首;卷六:序二十一首;卷七:寿序四首、碑五首、叙略一首、传一首;卷八:墓铭五首、墓表三首、诔六首(附哀辞)、祭文一首、书后二首(附跋)、杂文一首。杨芳灿诗多写景和酬赠之作,也有少数纪事的篇章。艺术上取法杜甫和李商隐,以七古和七律成就较高。其七古语言畅达明丽,音调流转和谐。七律则锤炼谨严,文笔工致而又凝重有力。有光绪十七年(1891)木活字本。

猜你喜欢

  • 经传释词续编

    二卷。清孙经世撰。孙经世(1783-1832)字济侯,号惕斋,惠安(今福建惠安县)人。诸生,师从陈寿祺,精经学小学。尚著《尔雅音疏》、《经典释文辨证》、《韵学溯源》、《说文说》等多种。《经传释词续编》

  • 瑞竹堂经验方

    五卷。元沙图穆苏(生卒年不详)撰。沙图穆苏字谦齐,曾以御史出任建昌太守。此书为沙图穆苏在任时所撰。原书为十五卷,杨士奇等文渊阁书目载有一部一册,晁瑮宝文堂书目亦列此书之目,可推断此书为明中叶以前著。此

  • 诗经考异

    不分卷。清朱鹤龄(详见《诗经通义》)撰。是书附于《诗经通义》之后,竹纸无格,经文大字单行,考异小字双行,旨在辨别秦、汉以下诸本经文之异同。考其所采诸家,于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援据最多。其他群经诸子以及

  • 青箱堂文集

    十二卷。《诗集》三十三卷。清王崇简(1602-1678)撰。王崇简,字敬哉。直隶宛平(今属北京)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明灭亡后,携家人南游江浙。顺治三年(1646)出仕,官至礼部尚书,后因

  • 昕天论

    一卷。三国吴姚信撰,清马国翰辑。信字元直,一字德祐,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精于天文易数之学,为太常卿。有《周易注》。《隋书·经籍志》云:“梁有《昕天论》一卷,姚信撰,失传”。新旧唐志复著之,今佚。其名

  • 历代赋汇

    一百八十四卷。清陈元龙(1652-1736)等奉敕编纂。陈元龙字广陵,浙江海宁人。康熙进士,累迁至侍读学士、吏部侍郎以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工书法。著有《爱日堂文集》。此集为历代赋总集。赋作为一种

  • 香雪亭新编耆英会记

    二卷。清乔莱(1642-1694)撰。乔莱,一名君莱,字子静,号石林,别号画川逸叟,江苏宝应人。康熙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罢归后,治废园曰纵棹园,读《易》其中。著有《易俟》、《使粤》等书。《耆英会记》

  • 四圣一心录

    六卷。明钱一本(1539-1617)撰。钱一本,详见《像象管见》条。该书在《像抄》的基础上,又舍数而言理。其言理,舍天而言人;其言人,又舍事而言心;推而至于性命。体例近乎语录,论说又多支离。如谓许由让

  • 声说

    二卷。清时庸劢撰。事迹见“声谱”。时氏既撰《声谱》,遂集许书形声之误者,凡三百七十七字,成《声说》二卷。其所立说,不专主许氏,必遍考诸家,并参诸古文字,反复审核,谨慎求其是而后已。所论虽或有失,就其大

  • 仓颉篇补本

    二卷。清陶方琦撰。参见《字林补本》。是编旨在补孙星衍《今本仓颉篇》所未备。其自序谓:“方琦窃好仓颉之书,略事辑补。兹又从唐释慧琳《大藏音义》(亦称《一切经音义》)、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及隋杜台卿《玉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