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蔡中郎集

蔡中郎集

十卷。汉蔡邕(133-192)撰。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开封)人。邕性至孝,三世同居。少博学,师事太传胡广。好辞章、数术及天文,喜好音律,又善鼓琴。闲居玩古,不交当世。建宁间,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因经籍文字纰漏甚多,熹平四年(175),与杨赐奏定六经文字,自书册镌碑立于太学门外。碑立,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每日千余辆。元和元年(178),因灾异上书得祸,髡钳徙远方。遇赦得还,亡命江海。后董卓专政,称疾不应征,迫之始至。至三日之间,周历三召。复拜左中郎将。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怒,收付廷尉,邕乞黥首刖足,续成汉史,不许。虽有士大夫多方相助,亦不能得救。遂死狱中。邕尝撰集汉事,补列传等数十篇,因李催之乱,湮没多不存。此书十卷,旧本作十五卷,存诗、赋、铭、碑六十四篇,又集外诗文若干篇。《隋志》载后汉左中郎将蔡邕集十二卷。注曰梁有二十卷,录一卷。则其集至隋已非完本。《旧唐志》乃仍作二十卷。当由官书佚脱,而民间传本未亡,故复出。《宋志》旧录仅十卷,则又经散亡,非其旧本。此本为雍正中陈留所刊。文与诗其得九十四首。证以张溥《百三家集》刻本,多寡增损,互有出入。其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短赋多为咏物之作,以体物精细为特点。本集今存皆后人辑本,分卷亦各有不同。如明汪士贤《汉魏六朝名家集》本作八卷;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作二卷;明叶绍泰《增定汉魏六朝别解》本则不分卷;清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作十二卷。较好的辑本是清聊城杨氏《海源阁丛书》本,分作十卷,外集四卷,外记,一卷;《四部备要》本即据此本排印;《十万卷楼丛书》本题作《蔡中郎文集》,分为十卷,外传一卷;《四库全书》本即据此本述录;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杨贤刻本亦为六卷。

猜你喜欢

  • 成败志

    一卷。晋孙毓撰,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清马国翰辑。孙毓有《毛诗异同评》,已著录。《隋书·经籍志》云,儒家,梁有《孙氏成败志》三卷,孙毓撰,已失传。《旧唐书·经籍志》、《意林》皆云三卷。《意林注》云,孙

  • 絮苦斋杂考

    一卷。清戴熙撰。熙字鹿床,号醇士,浙江钱塘人,道光十二年二甲进士。咸丰十年,太平军陷杭州,投池死。此书所考,大抵经义字学,间及金石文。说《诗·大东》,依《诗序》意,为谭大夫供亿周人过境之词。只是旧注於

  • 集程朱格物法

    一卷。清代王澍(1668-1743)撰。作者针对陆(九渊)王(守仁)学说中“格物者为格去物欲,还虚明之本体”的观点,摘取程朱学说中的关于“致知格物”的重要论述加以驳斥,旨在批驳陆王学说。

  • 红楼梦

    清曹雪芹(1715-1763)撰。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河北省丰润县,一说为襄平(今辽宁省辽阳)人。他的先世本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正白旗内务府籍。他的家庭,从曾祖父曹玺、

  • 陈句山年谱

    又名《陈星斋年谱》,一卷。清陈玉绳编。谱主陈兆仑(1701-1771),字星斋,号句山,浙江钱塘人,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分发福建知县,旋被荐应博学鸿词,未试。后考取内阁中书。乾隆元年(1736

  • 秦氏三府君集

    三种,六卷,附录三卷。民国秦毓钧编。秦毓钧,江苏无锡人。是书汇集其先世诗文集,有明秦旭《修敬诗集》二卷附录一卷、明秦金《凤山诗集》二卷附录一卷、明秦瀚《从川诗集》二卷附录一卷。秦旭字景旸,曾倡建碧山吟

  • 清绮轩诗剩

    一卷。清陶安生(生卒年不详)撰。陶安生,字竹筠,号南沙女史,江苏常熟人,卢州郎中章玕之妻。清代诗人。早卒。此书前有黄光彬、黄业良、徐魁士所作序言,宗廷辅撰有作者小传,有张文锐,张盛典、凌锦章、徐冕士、

  • 十七史纂古今通要

    十七卷。元胡一桂(1247-?)撰。胡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先生。元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景定五年(1264),领乡荐,试礼部不中,于是退而讲学。远近师之。入元家居,并以讲学著述为业。其学宗朱熹,而且

  • 四书疑节

    十二卷。元袁俊翁撰。俊翁字敏斋,袁州(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及仕履不可考。著有《经史疑义》、《四书疑节》,前书已佚。该书以问答的形式撰著,以四书之文互相参对设题,或阐释义理,或考证训解,解答于后。此书虽

  • 甘薯录

    一卷。清陆耀(?-1794)撰。陆耀,字朗夫,一字青来,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中举人,做过多年地方官,官至湖南巡抚。作者编撰《甘薯录》旨在倡导、推广甘薯的种植,较为详细地论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