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虚字说

虚字说

一卷。清袁仁林撰。仁林字振千,陕西三原人。其人出处无可考。据其自序云书于东渠小学,其后王氏跋云《虚字之说》,吾师振千先生,为予小子辈说书而作,则袁氏为教师,此书为方便教学而作也。书前有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袁氏自序,后有乾隆十一年(1746年)王德修跋。是编搜辑经史诸子书中之虚字一百多个,各辨其语意文理,审其疾徐轻重,逐一区别,加以说解,并征引经史诸子百家之言以为证焉。书中颇多精当之论,较前人深刻多矣,如曰:“虚字者,语言衬贴,所谓语辞也。在六书分虚实,又分虚实之半,皆从事物有无动静处辨之。若其仅属口吻,了无意义可说,此乃虚之虚者,故俗以虚字目之。盖说时为口吻,成文为语辞,一也。”“语辞何以无义,缘其字本为语中衬点之声,离语则不能自立。”明确提出实字、虚字的是南宋末年的张炎,说见《词源》。张炎之后,字分虚实之说为历代训诂学家所接受,但何为虚字,诸家解释皆不及袁氏确切,袁氏之论,至今仍值得重视。又如曰:“腰句过递中用‘乎’字与‘於’字有别。‘乎’字气常圆满包含,用以腰句,能使上截微顿乃下,而情辞自足;“於”字气常巽顺直趋,用以腰句,能使上截轻松贯注,而情辞自捷。”“‘诸’字,腰句者可代‘之於’二字,乃是平趋过递。尾句者可代‘之欤’二字,乃是带疑未定。较之‘之於’,‘之欤’二者样处,别有一种团缩劲秃之气,正以其各收二字之音缩为一音,故彼自流畅,此自团缩。”袁氏对虚字语气的这些精细体味和分析,是很有价值,值得今人重视的。论者谓是书所说诸字,纯从经史诸子百家成语中体会其分若干用,用分若干义,一一为之剖解,自来训诂虚字,明晰详尽,从未有逾于是编者。此书有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及咸丰年间刊本,另有《惜阴轩丛书》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湛渊静语

    二卷。元白珽(1248-1328)撰。白珽字廷玉,号湛渊,晚号栖霞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人灭宋,以安丰县丞召之,拒不仕元,在家读书十七年。中年以后出游中原,至大都(今北京),以李衍荐受任为太平

  • 韵铨

    一卷。唐武玄之撰,近人龙璋辑。玄之里贯未详。《唐书·艺文志》著录武玄之《韵铨》十五卷。宋《崇文总目》及王应麟《玉海》并加著录。王国维《天宝韵英陈庭坚韵英张戬考声切韵武玄之韵铨分部考》云:“《韵铨》之作

  • 读书杂记

    ① 一卷。清王绍兰撰。王绍兰生平事迹已著录。此书仿王念孙《读书杂志》而作,亦为校订群书之文,体例亦相差无几。全书共分《荀子》七条,《墨子》八条,《商君书》二条,《吕氏春秋》五条,《淮南子》十三条,《贾

  • 钦定满洲祭祀条例

    六卷。清允禄奉敕编撰。卷一为祭神还愿、荐新背灯说、满洲祭祀故事汇记、坤宁宫、堂子亭式殿元旦行礼仪注、堂子亭式殿及尚锡神亭祭祀仪注并祝词、请神位于堂子供献及奉请入宫仪注、坤宁宫月祭仪注及祝词、祭神次日还

  • 情中幻

    一卷。清崔应阶(详见《烟花债》)撰。杂剧《情中幻》共四折,取材于唐人沈既济的传奇小说《任氏传》。写任氏本是狐妖,郑六知其身份,却毫不介意。两人彼此爱恋,情深义重。韦崟贪恋任氏美色,以郑六有求于己相要挟

  • 易广记

    三卷。清焦循撰。焦氏精研易学,多所创见,其治易有三法,即旁通、时行、相错。此书据自序,称“自汉魏以来至今二千余年,凡说易之书必首尾阅之。其说有独得者,则笔之于侧,可以广见闻,益神智”。积久则成此书,自

  • 四声篇海

    十五卷。金韩孝彦(生卒年不详)撰,其子韩道昭(生卒年不详)修订。韩氏父子为真定松水(今河北正定)人,孝彦字允中,道昭字伯晖。他们还把此书所收的字改为按韵编排,成《五音集韵》一书。二者相并而行,与《集韵

  • 诗绪余录

    八卷。清黄位清撰。位清字瀛波,广东番禺(今属广州市)人。生平不详。孔门论诗曰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朱子以为绪余,本书题名绪余盖取诸此。然书中兼及虫鱼,则以诗之虫鱼亦多。本书首有自序及例言,大抵以毛传、郑笺

  • 文苑四先生集

    四卷。明钟岳秀撰。钟岳秀,字泰华,自称江右(今江西省)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其著作有《文苑四先生集》。是书采自唐代韩愈《毛颖传》以下,凡为笔、墨、纸、砚所作之文,分体裁进行编辑,其作者事迹则随文附见

  • 诸经纂注

    三十四卷。明杨联芳(生卒年不详)撰。杨联芳字懋赏。漳州(今福建漳浦)人。本书成于万历四十一年。杂采诸经、分类编辑。又各注字义于旁。以便记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