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论语郑氏注残卷

论语郑氏注残卷

此卷自《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起,至《乡党》篇末止。前二行有残缺,《泰伯》、《子罕》、《乡党》三篇皆首尾完整。卷末有“维龙纪二年二月敦煌县”十字。其篇次则《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与鲁论相同。郑氏虽以齐、古校正鲁论,但所存之注只以古校鲁。而张侯论已混合齐、鲁,郑氏既据张侯论,则无异并收齐论。郑以齐、古读正,凡五十事,《释文》引录仅十余事,但此卷皆无。前人辑本有郑注误入他注,也有他注误入郑注,都可以是卷证明。本书有民国二年(1913)罗振玉影印敦煌写本。

猜你喜欢

  • 阳明全集

    二十卷。《传习录》一卷。《语录》一卷。明王守仁(1472-1528)撰。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累擢右佥都御史,后封新建伯。总督两广,卒谥文成。守仁

  • 读尔雅日记

    ①一卷。清杨赓元撰。赓元字良孚,江苏吴县人,光绪甲午(1894年)副榜。是编记其读《尔雅》所得。其中订正郭注之误,皆确有依据,非穿凿附会者比,且谓《说文》、《尔雅》异同可以互证,认为不当据《说文》以改

  • 尚书日记

    十六卷。明王樵(详见《周易私录》)撰。此书不载《尚书》原文,仅按原书次第逐条诠释。其说解大抵以蔡沈《书集传》为宗,蔡《传》于《尚书》名物制度诠释未详者,采旧说补之。又取金履祥《通鉴前篇》所载,凡涉及当

  • 关中丛书

    八集,五十四种,二百零八卷。民国宋联奎编。宋联奎,陕西西安人。邵力子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时,认为东南各省,或一省,或一郡一县都有郡邑丛书,而陕西尚无,于是延请宋联奎主持编纂。是书上自汉唐,下至清代,凡乡贤

  • 妇人良方

    见《妇人大全良方》。

  • 咫进斋丛书

    三集,三十五种,九十二卷。清姚觐元编。姚觐元字彦侍,生卒年不详。道光年间举人,官至广东布政使,著作有《大叠山房诗集》。姚觐元继承家学,收辑整理古籍,对音韵、训诂方面的著作,搜采更多,并且多为罕见的版本

  • 说诗循序

    清许致和撰。致和字赓唐,山东日照(今山东省日照市)人。作者以为古代书籍皆有序,序者,次也,即按一定顺序编次作者或篇名而不可使之紊乱。李光地曾说:“周自营洛之后,分为东西二都,各有歌咏盛衰之诗。《鹿鸣》

  • 湖北通志检存稿

    二十四卷,清章学诚纂。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7)进士。官国子监典籍,后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府。毕生致力讲学、著述和编修方志,对方志的性质、

  • 孟子微

    八卷。康有为(详见《中庸注》)撰。首有自序。总论第一,性命第二,心身第三,仁义第四,礼智第五,孝悌第六,仁不仁第七,王霸第八,仁政第九,同民第十,政制第十一,外交第十二,战第十三,贵耻第十四,师友第十

  • 通源算法

    无卷数。明严恭(生卒年不详)撰。现已无刻本流传,其残本见于《诸家算法》及《永乐大典》中,共得六十四问及一条提纲,见诸于李俨《十三、十四世纪中国民间数学》中。书前有洪武壬子(1372)赵禹之序,对作者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