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解字系传

说文解字系传

四十卷。南唐徐锴(920-974)撰。徐锴字楚金,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徐铉弟,世称小徐。生于后梁末帝贞明六年,仕于南唐,官至内史舍人。宋兵下江南,卒于围城中,是年为宋太祖开宝七年。精通文字训诂之学,著有《说文解字系传》和《说文解字篆韵谱》等。是书又名《说文通释》,因尊崇许慎,以其书为经,而自谦所作训解为传。这是最早的一部详密注释、系统研究许书的著作。其四十卷包括八部分:(1)《通释》三十卷,顺随许书原文加以训解;(2)《部叙》二卷,推导许书五百四十部排列次序的意义;(3)《通论》三卷,阐发文字结构的意义;(4)《祛妄》一卷,驳斥李阳冰的臆说;(5)《类聚》一卷,取同类名物的字说明其取象;(6)《错综》一卷,从人事推阐古人造字的意旨;(7)《疑义》一卷,指出许书所缺的字和跟小篆不合的字体;(8)《系述》一卷,说明各篇著述的旨趣。《通释》部分是全书的主体,基本上保存了许书的原貌,其中每当发表个人的见解时,总要前加“臣锴曰”、“臣锴按”以别之,不像徐铉那样往往私自改易。在此徐锴除引据前代古书以证明许慎训解外,还指出其他引申的意义,并从谐声字的声旁说明声旁与字义的关系,对后代训诂学家有很大影响。在《通释》中也往往说明古书的假借和古今用字的不同,有时还用今语解释古语,内容极为丰富,足见徐锴对于文字学和训诂学研究之深。《说文》唐本旧有反切,系传改由朱翱另加反切。朱翱与徐锴同时,王力曾撰《朱翱反切考》,认为是根据当时语音而作的反切。后十卷也多所发明,全书有述有作,与大徐述而不作不同。清陈銮《说文解字系传叙》云:“铉书后成,其训解多从锴说。而锴自引经,铉或误为许注。”《说文系传》的缺点是,往往误释形声字为会意字,有些征引很牵强,甚至窜改经典原文。其中必有因辗转传抄致误之处,大抵不该完全归咎徐锴。此书自上秘阁以后,传本极少。今本出自宋苏颂所传,缺卷二十五,后人用大徐本补足,已非完书。现在流传的刻本有清乾隆间汪启淑本和马俊良《龙威秘书》本,有道光间祁寯藻本。祁本最善,附有校勘记三卷,收入《小学汇函》、《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中。又《四部丛刊》有影印钱氏述古堂抄本,文字颇有讹误。清代汪宪有《说文系传考异》,王筠有《说文系传校录》,可参阅。

猜你喜欢

  • 委羽山续志

    六卷。清王维翰撰。王维翰,字啸林,浙江黄岩人。明胡伯举曾作《委羽山志》,世已无传。王维翰于偶然中得其残稿,故续成此书。《委羽山续志》同治九年(1870)刻本,共六卷。兹篇体例仿胡志。有补有续。宫室、仙

  • 宵光剑传奇

    二卷。明徐复祚(1560-?)撰。复祚字阳初,号暮竹,又号三家村老,江苏常熟人。大司空徐栻之孙,博学能文,雅擅词曲。清无名氏《传奇汇考》著录此剧,谓明时旧本,不知谁作。清王应奎撰《柳南随笔》卷一载:“

  • 平望志

    十八卷,首一卷。清翁广平纂。平望,今隶吴江县,居苏、浙之要冲,人物殷繁,财富骈委。此志卷首为宸翰、凡例、旧序、图;卷一沿革、星域、形胜、景物水、泉、乡都、图圩、土产;卷二街坊、塘路、桥梁、宫舍;卷三义

  • 春秋比事目录

    四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作者撰成《春秋通论》之后,恐学子尚未精熟“三传”,不能迅速理出头绪,于是又著此书。此书取事同而书法互异者分类辑录,共八十五类。其实,宋沈棐《春秋比事》、元赵汸《春秋

  • 江冷阁诗集

    十四卷。清冷士嵋(1626-1711)撰。冷士嵋,字湄江,丹徒(今江苏丹徒)人。明末诸生。入清绝意仕进,以授徒教学自给,尝与张自烈、魏禧、魏礼、宗元豫、盛远诸人相互唱和。著有《江冷阁诗集》、《江冷阁文

  • 杨全甫谏草

    四卷。明杨天民撰。杨天民,明太平(今属浙江温岭县)人,字全甫。万历己丑(1589)进士,历知朝城、诸城县,有异政,擢礼科给事中,敢于言事,建储之疏,至十二上,降永从县典史,卒以谪死,后赠光禄寺少卿,有

  • 宫省贤声录

    四卷。明高日化撰。日化,澄海(今属广东)人。生卒不详。万历中官楚府右长史。该书主要记载郭伦事迹。郭伦字正域,乃嵫阳人,曾官楚府承奉,其事楚王华奎,佐理有功,故日化乃记其前后乞休及挽留之事,并录入了启请

  • 渠风集略

    七卷。清马长淑(约1745前后在世)撰。马长淑,字汉荀,安邱(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至磁州知州。辑有《渠风集略》。初安邱张贞欲辑其邑从明到清的诗作,名为《渠风》,但久而

  • 调鹤轩抚古帖

    一卷。清徐銮抚。徐銮字长和,能别古书真伪,所藏《快香堂帖》,某种出于墨迹,某种出于旧拓,皆以朱字旁注,条理秩然。说苏轼《览观帖》是宋临,米芾的《丹青引》为伪书,虽言之不甚详,其见地已与众不同,鉴古有识

  • 天问阁集

    三卷。明李长祥(1612-1679)撰。长祥,字子发,号研斋,晚号石井道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人。崇祯年间进士,福王时授御史,著有《杜诗新编》、《天问阁集》等。该书主要内容是旧闻轶事,多为疏证史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