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疑
十卷。清张彦士撰。张彦士,字龙弼。定陶(今山东定陶)人,顺治初岁贡生。官为黄县训导。《读史疑》一书评论史事,始于上古,终至元朝,共有四百多条,多作韵语,书中大多仿史家之赞体,且体例繁杂,议论稍有保留,不出乡塾儒生之见解。此书为山东巡抚采进本。
十卷。清张彦士撰。张彦士,字龙弼。定陶(今山东定陶)人,顺治初岁贡生。官为黄县训导。《读史疑》一书评论史事,始于上古,终至元朝,共有四百多条,多作韵语,书中大多仿史家之赞体,且体例繁杂,议论稍有保留,不出乡塾儒生之见解。此书为山东巡抚采进本。
不分卷。清杨魁植辑,其子杨文源增订。杨魁植字辉斗,长泰(今属福建省)人;杨文源字泽汪。此书无序例,也不分卷,共有各种图一百一十四幅,有的图后附有说明,有的图后没有说明,其说明文字也很简单。其中如作术离
六卷。明蒋之奇(生卒年不详)书,其子蒋胤敬、蒋胤睿勒刻。蒋之奇,字如奇,号一先,工于书法,四十余年片刻不废,但极少应人求书,故流传不多。该帖之六卷中,前四卷为蒋氏自书,后两卷为其所藏《怀素千字文》和苏
十二卷。汪绂(1692-1759)撰。绂字灿人,号双池,清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汪绂生平《清史稿》已入《儒林传》。汪绂家贫曾至闽中为塾师,父殁方归。其后博览群书,于天文、舆地、阵法、术数、乐律无所不
见《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
二十二卷。清吴英(生卒年不详)撰。吴英字简舟,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诸生,生平不详。本书初次刊刻,只有四卷,继之为七卷、十卷,最后增订成二十二卷,因此《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为三条,现合为一条。卷
四卷。清宋思敬(生卒年不详)集摹,董其昌书。宋思敬,字俨若,号秋崖,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宋思敬自幼便与其兄宋思仁(1730-1807)嗜好书画,寻师问业,其中宋思敬尤其酷爱董文敏墨迹,收藏非常丰富。
十卷。明余养蒙撰。养蒙,临海(今属浙江)人。生卒及事迹不详。该书乃养蒙奉南京都御史耿定力之命而编撰。因当时社会流行专重科目的风气、故养蒙采录历代士子出于太学和以赀郎起家为官的人的事迹,编成此书,上起战
八函,七十六种,一百七十一卷。清鲍廷爵编。鲍廷爵字叔衡,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官至浙江候补知县。鲍廷爵的父亲鲍振芳也是一位藏书家,收集古籍甚勤,鲍廷爵承其父志,继续收集古籍,进行校勘,成《后知不足斋
内篇一卷。外篇一卷。清曹庭栋(生平见《易准》)撰。此书分内外三篇,内篇琴律正变倍半之理,及定徽转调之法。外篇则荟萃古今琴说,而以己意断其是非。按管律与弦度,其生声取分本不相通,以律合琴,本原己错了,但
四卷。清戴煦(详见《对数简法》)撰。在戴煦之前割圆八线的研究,杜德美仅求弦矢,徐有壬有切线弧背互求二术,而于割线尚未齐全。戴将此意告项名达,并着手推演,对正余切、正余割四个函数展开式进行研究。项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