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老子札记

读老子札记

① 一卷。附王注勘误 一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陶鸿庆,字石,又字秋农,号艮斋,江苏盐城人。光绪己卯年(1880)中乡试,后屡次应进士不第,便绝仕途之路,师承高邮王德清、俞樾之学。撰有《读诸子札记》(十七家)二十五卷、《读礼志疑》五卷、《左传别疏》二卷、《读通鉴札记》十二卷。其中《读诸子札记》收有《老子》、《庄子》、《列子》、《淮南内篇》、《吕氏春秋》、《管子》、《晏子春秋》、《孙卿子》、《墨子》、《贾谊新书》、《董子春秋繁露》、《韩非子》、《商君书》、《公孙龙子》、《尹文子》、《尸子》等十七家。而《读老子札记》为十七家之首。历代解释《老子》诸家,较完备的只有河上公、王弼二家。作者认为河上公注本不足以为凭据;而王弼注本,较贴近古著。《老子》异文虽多,但宗旨是“无为”,因此据王弼注本作此书。此书常以注释之语来考证原文,其目的为阐述《老子》的正字原义。然而王弼注本有偏执谬误,所以陶鸿庆又作《王注勘误》一卷附《读老子札记》之后。《王注勘误》注文颇为精确严谨,观点甚为详明,其说也可考证。总之,此书在声韵通转上下功夫,又以注解注,并注重文字的通变。然对一些章节陶鸿庆未加注释,实为可惜,但此书仍功不可没。现存手抄本、中华书局1959年《读诸子札记》本。② 二卷。补遗一卷。清易顺鼎(已著录)撰。古来注解《老子》者,或依一家之言,或采众家之说,旨趣各不相同。易顺鼎撰此书,则依众说校读《老子》。此书以王弼注本证其所据原文,又以本文证王注的错简,再以他书证本书之文,更以类书校订王弼注文,实是左右逢原。然而所采众家注本各有所依,侈列异文,实是徒增淆乱,而不如只依王弼一家注本为佳。其推证本文的,如“力物作焉而不辞”,据十七章注,而知王弼注本“辞”作“始”;“无有入无间”,王注谓“气无所不入,水无所不出于经。”据《淮南子·原道篇》,则知本文当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注文当作“气无所不入,水无所不经”;其订证王注的如“谷,中央无谷也”,据《经典释文》:“下谷字当作者”;如此等等,都确无可疑。所以《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其“较陶鸿庆《读老子札记》尤为精详”。因其《补遗》仅据《庄子·天下篇》以证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读,故《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又称其“亦不可为典要也”。然而此书以诸家精解参证校读实为可贵,书中偶有不确之处,实为惑于它书之误,并不影响其书对后世研究《老子》的参考价值。现存清光绪十年甲申年(1884)刊本。

猜你喜欢

  • 道德经注

    二卷。附《阴符经注》一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道德经》流传至清代,为其作注者已达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众家之注各立一说。自清世祖福临始,对诸家之说概而论之。或非以“失其意”,或议为“

  • 吴三桂纪略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记吴三桂事,自其为明偏裨立功边塞起,至随清军大败李自成起义军止。记述颇详。现有《楚之梼机》本。

  • 宋史纪事本末

    一〇九卷。陈邦瞻撰。陈邦瞻(?-1623年),字德远,高安(今属江西省)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官吏部稽勋清吏司郎中,后出为浙江参政,擢福建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分理彰德诸府,又为两广巡

  • 骊山集

    十四卷。明赵统(约1550前后在世)撰。赵统生平详见《杜律意注》条。是集为杨光训编订。集中自称:“嘉靖丁未(1547年)误仇陷狱,近三十年,多为诗。万历癸酉(1573年)恤归,仍岁为一集。”故是集中赋

  • 春秋困学录

    十二卷。清杨宏声撰。宏声字拔斋,柏乡(今河北柏乡)人,乾隆辛未(1751)进士,官江苏金山县知县。该书大旨尊奉朱熹“《春秋》一经,为王道正纲纪”一语,对《公羊传》、《穀梁传》以及程氏传、苏氏传研究较深

  • 测食

    二卷。德国汤若望撰。是编论推算日食月食之理。其说约曰:天学家研究日月诸星之理。设为图界,以论其运行。分为五支:其一论从月星之本图小轮,而应其居所不一;其二论月星之随应太阳,如臣庶之应其君;其三论月星与

  • 石渠宝笈

    四十四卷。清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庄有恭、裘曰修、陈邦彦、观宝、董邦达等人奉敕编撰。时乾隆九年(1744),与《秘殿珠林》同时稍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误为乾隆十九年。此书最先为“上谕”,次为

  • 唐碑选

    一卷。清翁方纲撰。翁方纲,详见《两汉金石记》条。翁方纲前后选唐碑五十余种,集为一卷。后姚觐元得其抄本刊印,为咫进斋本。

  • 师伏堂集

    十二卷。清皮锡瑞(1850-1908)撰。皮锡瑞,字鹿门,一字麓云,湖南善化(今长沙)人。举人出身。治学崇拜西汉传今文《尚书》的伏生,署所居名“师伏堂”,学者因称“师伏先生”。曾主讲湖南龙潭书院、江西

  • 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

    一卷。不著撰人。《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的内容有五,一是列晋代僧睿、僧显,宋代僧人慧崇、慧通,后周僧宝、玄景等人往生西方之事。二是列述唐代释道绰禅师撰《安乐集》。道绰自隋大业五年(609)废讲,专弘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