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赵城县志

赵城县志

①八卷。明贺国定纂修。贺国定,河南新乡县人,出身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任赵城县知县。恪守官箴,政平讼理,爱民课士,敝革风清。为政三年,甚得人心。按赵城县志,旧志无可考。嘉靖四十一年,贺定国掌赵城县,询知旧志已为断简,甚为忧虑。遂锐意修志,延教谕王君念搜于零落之余,四十四年(1565),已集成稿,将付诸梓,朝廷忧临邑被寇患,民多疮痍,调贺定国知临县。岐山窦君经继贺定国任赵城邑知县。贺定国复托窦君经为志稿校正差讹,删繁补遗。四十五年(1566)三月,遂成。《赵城县志》嘉靖四十五年刻本。全书八卷,六十二小目。体例类目,尚属清晰,叙述也很简核。②八卷。清安锡祚修,刘复鼎纂。安锡祚,山东章丘县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十二年(1655)任赵城县知县。在任期,颇能周知疾苦,体恤民隐,政绩甚优。赵城县志,创修不可考,但传世最古有明嘉靖四十五年知县贺定国编修本。贺本之后,在明崇祯年间,知县黄缵祖曾为增修,惜未梓行。顺治十二年,安锡祚掌赵城县后,邑绅士辈屡以增补邑志为请,遂开局修志,延刘复鼎为主纂,旁求绅士,采集成帙,历数月志成。《赵城县志》顺治十六年(1659)补刻本。此志全部承袭贺志,嘉靖四十五年以前的事依照贺志版重印,嘉靖四十五年以后的事增补其后,其体例义法,毫无更改,不可称为佳本。③二十四卷,首一卷。清李升阶纂修。李升阶字敬庵,四川邛县人,雍正四年(1726)举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任赵城县知县。按赵志自明嘉靖四十年知县贺定国重修后,清顺治十六年知县安锡祚增续,又四十余年未修。李升阶掌赵城县后,遂继安锡祚本而重修,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书成。此志叙述精备,远胜旧志。其可称之处有一,卷首别有参订一篇,专考正旧志之舛讹。如旧志食货志中有户口、田亩、赋税、课税、差役,物产六目,据原书中记载,只有原额实征、夏税秋粮、屯粮马草之类,以及谷产、蔬菜、果、花草之属,所有户口、田赋,只字未载,此书在参订篇中,指责其失,而又于本书卷四内,详为补载,使其内容更加完善。④三十七卷,首一卷。清杨延亮纂修。杨延亮,湖南长沙人,进士出身,道光元年(1821)任赵城县知县。按赵城县志自乾隆二十五年李升阶纂修后,六十余年未续修。道光七年,杨延亮开始修志,历数月而告竣。《赵城县志》道光七年(1827)刻本。此编记述,与旧志相近,唯分门别类,与旧志出入甚大。如旧志舆地志中,先沿革,后疆域。此编则先疆域,后沿革,盖有了疆域,才有沿革一说。又如,旧志安锡祚本有关隘一类,李升阶本更其为形胜类,此编则汇关隘、形胜为关隘形胜,置于山川门下。皆为本志独特之处。此志尚有民国末年李慎言增补石印本。

猜你喜欢

  • 管子校正

    二十四卷。清戴望(1837-1873)撰。戴望,字子高,浙江德清人。清同治年间,任金陵书局校勘。著有《管子校正》、《颜氏学记》等多种著作。戴望对散录于群书中的《管子》言论,加以整理,按照《管子》一书的

  • 何水部集

    一卷。梁何逊(?-约527)撰。何逊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文章与刘孝绰并称,世谓之“何、刘”。范云见其对策,大加称道,因结忘年交。自是一文一咏,云辄嗟尝。沈约亦

  • 瑜斋诗草

    一卷。清郭赵璧(约1751年前后在世)撰。郭赵璧字名瑾,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元年(1736)举人。郭赵璧工诗,喜吟咏,而不注意整理,多散失。本集是郭赵璧殁后,其子郭文焕所编。另一子

  • 铨部王先生集

    二卷。明王教撰。教字子修,号秋澄。淄川(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年不详。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户部主事,改考功,寻谢病归。后复起考功郎,迁文选司郎中。卒赠太常寺少卿,河南监察御史高举为之作传,载于本

  • 诗经疑问

    十二卷。明姚舜牧撰。舜牧字虞佐,自号承庵,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领万历乡荐,令新兴,再令广易。著有《易经疑问》、《书经疑问》、《诗经疑问》、《礼记疑问》、《春秋疑问》、《孝经疑问》等。是编

  • 居业录类编

    三十一卷。明胡居仁(详见《易象钞》)撰,陈凤梧(生卒年不详)编。凤梧字文鸣,庐陵(今属江西省)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右御史,巡抚应天。是书分三十一类,每类为一卷。凤梧序云:“《录》旧无诠次

  • 路史

    四十七卷。宋罗泌撰。罗泌字长源,庐陵(今属江西)人。《路史》成于乾道年间,共分为前纪九卷,述初三皇至阴康无怀之事;后纪十四卷,述太昊至夏履癸之事;国名纪八卷,述上古至三代诸国姓氏地理,下至两汉之末;发

  • 边事汇抄

    十二卷。清朱克敬撰。克敬生卒年不详,字庵,甘肃皋兰(今兰州市)人。湖南候补典史。该书是咸、同以来谈边事者章奏、策论的汇编,节节都有议论,目的在于说明敌情战地,今古不同,而交接之理,强弱之形,则千秋不易

  • 易笏山行状

    一卷。清易顺鼎、易顺豫合撰。顺鼎、顺豫皆清末叶人,生卒年不详。惟知顺鼎著有《经义廷撞》,顺豫著有《易释》。本行状记其父易佩绅生平。佩绅字笏山,咸丰年举人,官至江宁布政使。佩绅以军功起家,而以改革地方政

  • 字类标韵

    六卷。清华纲撰。华纲字维宁,江苏无锡人。华氏自序略谓:六书之学,形声为重,偏旁分类,始于许氏《说文解字》,自“一”至“亥”,为部五百四十,此以形定字者。音韵分类,始于周氏之《四声切韵》,沈氏继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