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道德真经集注

道德真经集注

①十卷。宋张氏撰。张氏,其名与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约成于绍圣年间(1094-1097),是集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四家《老子》注本而成。没有增损,也无己意参入。卷首有唐玄宗、左仙公葛玄、王雱等注本序言;后有《音释》,非常简略,并有梁迥后序,阐述张氏撰此书之旨。《道德真经集注》按《道经》、《德经》八十一章逐句释义。先列经文,次为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各家注疏,并于《道经》、《德经》之下,以王雱之意总论其要旨。虽然此书没有撰者新意,但其所集四家注本,今已亡佚者赖此书得以保存,今有讹误者又可以此书引校。后世学者对此书较为看重,更对其版本进行过认真考证。有学者据《宋史·艺文志》所载录文如海集注《老子》二卷,因其内含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等注而认为其与《道德真经集注》相同。但因卷帙不同,不能肯定文如海与张氏所作是同一本书。近人王重民《老子考》认为张公是倡议作集注者,文如海受张公之命而为此集注也有可能。然到底真相如何,有待进一步考证。现存明《道藏》本。②十八卷。宋彭耜(生卒年不详)撰。彭耜,字季益,号鹤林,是白玉蟾弟子,南宋未长乐(今属福建长乐)人。撰有《道德真经集注》、《道德真经集注释文》、《道德真经集注杂说》。《道德真经集注》约成于绍定己丑年(1229)。卷前有彭耜所作的《道德真经集注序》,略述作此书之旨;又有《道德真经说序》,分录史记《老子传》及宋主崇尚老子之事;又有《宋解经姓氏》,内含《政和御注》等十九家之作(十九家注本今已有亡佚)。该书合宋代诸家注释《老子》之书集纂而成,注文尊《御注》于其首,列诸子于其下。书中所引各家注疏,皆非全篇,多为择录。该书自序称此书共一十二卷,与今流行本卷帙不同。后世学者认为此书将宋代《老子》诸家注疏合而为一,同异互见其中,对于研究《老子》实有可借鉴之处;所附《解经姓氏》虽略注各人名字及著述,但也足以使人了解到宋人研究《老子》之概况。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

猜你喜欢

  • 九疑山志

    ①四卷。清詹惟圣撰。詹惟圣,浙江人,康熙元年(1662)由江华县令调任宁远县知县。九疑山旧无志。明万历间邑令蒋镇始创之,历三月而成书。詹惟圣以其书过于简略,因于任宁远知县次年(1663)撰成此书。《九

  • 词品

    ① 一卷。清郭麟(生卒年未详)撰。本编探索词之体貌,分十二品:幽秀、高超、雄放、委曲、清脆、神韵、感慨、奇丽、含蓄、逋峭、秾艳、名隽,各系以韵语十二句,全仿司空图《诗品》之体例。论文名品,始于钟嵘,原

  • 王文端集

    十四卷。明王家屏(1538-1603)撰。王家屏字仲伯(一作忠伯),山西山阴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累官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卒,谥文端。家屏有《王文端奏疏》,已著录。据《明史·艺文志》记载

  • 性影集

    八卷。清王时宪(约1723年前后在世)撰。时宪字若干,号禊亭。江苏太仓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由宜兴教谕改翰林院庶吉士。本编凡八集,一集一卷。分别名为《水边林下稿》、《桐溪稿》、《无隐林稿》

  • 翰林志

    一卷。唐李肇撰。李肇,唐宪宗元和年间自监察御史充翰林学士,累官左司郎中。穆宗长庆年间,出为刺史。著《国史补》三卷,《经史释题》一卷。该书署衔“翰林学士、左补阙”,当在元和十四年(819)前后撰成。书前

  • 宋五先生郡邑政绩

    一卷。明李贵撰。贵字廷良,丰城(今属江西)人。生卒不详。嘉靖进士,改庶吉士。初,李贵曾编次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的事迹成《程明道郡邑政绩》一卷。该书即在此书基础上增加了周敦颐、张载、朱熹,陆九渊四人情

  • 檵盦丛刻

    七种,二十五卷。民国刘世珩编。刘世珩字聚卿,贵池(今安徽贵池县)人。生卒年不详。刘世珩曾汇刻丛书三种,后来都归入《聚学轩丛书》之下,此丛书即三者之一,所收著作有清李富孙《尚书隶古定释文》八卷、清张聪咸

  • 范县志

    ①三卷。清霍之琯修,李简身纂。霍之琯,山西云中(今山西大同市)人,出身进士,以广西柳州府推官裁缺改授范县知县。李简身,山东新泰县人,由岁贡康熙四年(1665)任教谕。霍之琯接修志檄,征得万历旧志,以此

  • 兴化府莆田县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汪大经修,廖必琦等纂。汪大经,吴县(今苏州)人,乾隆进士,曾任莆田县知县。廖必琦,曾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宋绍熙三年,郡守赵彦励创修郡志。明弘治十六年、嘉靖四十年、万历二年、万历四十一

  • ■衣生马记

    一卷。明郭子章(详见《衣生易解》)撰。是书主要内容为记载摘自古代典籍中关于马的事宜。全书分为上下两篇,摘引十分广博,所引皆说明出处,使人有据可查。但所引个别地方也有不确之处。如宛马,此书认为是晋代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