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道林诸集

道林诸集

不分卷。明蒋信(1483-1559)撰。蒋信字卿实,号道林,常德(今属湖南)人。嘉靖十一年(1532)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四川佥事、贵州提学副使。建正学、文明书院。后以病告归,筑舍讲学,从学者云集。他初无师授、后师事王守仁,继又师事湛若水,其学受湛若水的影响较多。此书为在桃冈时与诸弟子讲学所用,由其门人章评所刊。书首为《古大学义》,专解释《大学》;次为《桃冈讲义》,摘取《论语》、《孟子》诸条,附以论断;又为《桃冈日录》,是与门人问答语录;再又为《桃冈训规》,即读书日程;《传疾录》,则为疾痛时所记;卷末有附谈一则。其书主要是论说自己的学术观点。他在书中认为,理气人性贯通无二,不是有个气,又有个理,“天之神理”就是“元气”。心也是气,心的虚灵知觉,乃气之至精者。心才喜,容色便喜;心才怒,容色便怒。由此可见心与气原本贯通。心也是性,生生之心,便是天命之性。不是有个心,而又有个性。心之活泼处便是性,故性从心生,指生生之心而言。因气有清浊刚柔,参差不齐,故形生神发,五性感动后,人有智愚、贤不肖、刚柔、善恶等许多不同。其中智者、善者是性,愚者、恶者也是性,因而性有善有恶。并认为,先儒以美恶不齐为气质,性是理、理无不善,那是在气质之外另寻找理。强调不能把性分为气质之性和天命之性。认为心无时不动,独正是动而未形,有无之间,即所谓“几”,圣贤戒慎正是于此处精一。静坐仅是为初学者开方便之门,使其收拾放心,认得此心,好教他就动处调习,而不是教人摒弃日用、离开事物做功夫。蒋信为楚中王门学派中的重要人物,此书为该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猜你喜欢

  • 九经考异

    十二卷,《逸语》一卷,一本作九卷。明周应宾(生卒年不详)撰。应宾字嘉甫,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穆。浙江鄞县人。此书考证九经异文,九经者指《四书》、《五经》。作者收集九经

  • 皇华集

    二卷。《续集》一卷。明翰林院修撰。本书系明赴朝鲜使臣与其藩臣之唱和集。正德十六年(1521),唐皋、兵科给事中史道以颁明世宗即位诏奉使朝鲜,与其藩臣日有唱和。朝鲜国王李怿特命书局编成此集。本书卷首有嘉

  • 河洛先天图说

    二卷。清刘天真撰。刘天真字汝迪,号去伪,兴国州人。由岁贡生官任安仁县训导。其讲《易》,大旨认为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其六七八九之数,乃一二三四倚五而成。盖即参天两地而倚数之说。张尚瑗序之说

  • 雁来鸿丛书

    十二种,十八卷。清佚名编。丛书不著编者名氏。所收均为清代说部笔记著作,共十二种:冯舒《虞山妖乱志》二卷、佚名《大狱记并附录》、查仲浩订证《鸳鸯镜》、佚名《石□记传奇》、清舒植《乾嘉诗坛点将录》、陆莘行

  • 颜子绎

    五卷。明张星(生卒年不详)撰。张星永城(今属河南)人。崇祯七年(1634)中进士。官至光禄寺署丞。此书取《论语》、《孟子》中所载颜子的事实语言,厘为十则。每个标题下系以四言四句,类似佛教的偈。每则之下

  • 尚书帝命期

    一卷。原题阙名,其他一些辑本多作《尚书帝命验》。本卷共辑有十三条,《白镜帖》所引“桀失玉镜,用其噬兽”一条与《太平御览》所引“桀失其玉镜,用其噬虎”大同小异;“禹白帝精”、“有人雄起”两条,见《太平御

  • 乌台诗案

    一卷。旧题宋朋九万编。是书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十三卷,胡仔《渔隐丛话》所录亦三卷有奇。《四库提要》考此一卷本当为后人“摭拾仔之所录,稍传益之,追题朋九万名”,而非陈振孙所云朋九万本书。元丰二年

  • 禹贡详略

    无卷数。明韩邦奇(详见《易学启蒙意见》)撰。《禹贡详略》对《尚书·禹贡》加以注释,注语浅近,详略不。据书前著者小引可知,其略者为初学子弟作,其讲说者为举业作,其详释者为进一步研考作。书后蓟门欧思诚跋语

  • 说文段注撰要

    九卷。清马寿龄(生卒年不详)撰。寿龄字鹤船,当涂(今属安徽)人。诸生,官南陵县教谕。夙究许学,服膺段注。是书乃是段注之钩玄提要,析其义类有九:(1)误字,(2)讹音,(3)通用字,(4)《说文》所无字

  • 蜕庵集

    四卷。元张翥(1287-1368)撰。翥字仲举,号蜕庵先生。元晋宁(今山西临汾)人。至元初,因荐为国子助教,寻退居淮东,复起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预修宋、辽、金三史。累迁翰林学士承旨,河南行省平章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