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阎古古全集

阎古古全集

六卷。明阎尔梅(1603-1662)撰。阎尔梅,字用卿,号古古,又号白耷山人,蹈东和尚,江苏沛县人。崇祯三年(1630)举人。弘光时,清军南下,曾劝史可法进军山东以图恢复。其后又因参与抗清活动,为清军所执,不屈。脱走后,流亡各地,晚年始归家乡。其诗多感怀旧事,格调苍凉。著有《白耷山人集》。曾遍游天下名山水,游屐所至,以名其集,如《南直隶集》、《北直隶集》、《山东集》、《河南集》等。各体诗皆以地别。乾隆时列为禁书,遂无传本。光绪时,临川桂中行守徐,以白耷山人及万年少之《隰西草堂》,合刻为《二遗民集》,存诗比此本只十之一二,盖无从得全稿。山人文乃后人缀拾而成,非其手定,存者尤少。民国初年,泗阳张相文蔚西,得山人自刻诗,重辑年谱,并遗文,为之印行,共六卷。其卷二至卷五为诗集,卷首则年谱序跋,末卷文集。于是山人之诗,得窥全貌。惟文仅取之二遗民策,不能多有增益。山阳鲁一同通甫,于道光时编山人年谱,以未见其全诗,不无简略。蔚西之谱加详,于万年少事迹,亦附列其中。阎万世所并称,二人遭际及品格,略相似。尔梅是富于才情的爱国诗人。其诗题材广阔,有些反映了农民在乱世中的悲惨处境,有些揭露了清军残杀百姓的血腥暴行,有些记录了个人的坎坷经历,还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无论那一种题材,都寄托了他强烈的民族感情,表达了他执着的爱国信念。风格粗犷豪放,气势逼人。诸体之中,最工律绝。尤其是七律,格律谨严,声调沉雄,颇为当时所重。诗中善造奇习,如咏塞外风光:“地高天近星辰大,春少秋多草木穷。”(《东城怀古》)写潮水声势:“月转中宵成白昼,水吞平地作青天。”(《观潮》)述汉武帝生平;“能通灞上风云气,不讳山东酒色名。谩骂原分何等客,腐儒从古使人轻。”(《歌风台》)无不精警痛快。有泗阳张氏本。

猜你喜欢

  • 汲古阁校刻书目

    一卷。明毛晋撰。毛晋(1598-1659),原名凤苞,字子久,改名晋,字子晋,号潜在,晚号隐湖,又号汲古阁主人,笃素居士,江苏常熟人。汲古阁为其藏室名,所藏逾八万四千余册。目中附刻有毛晋印记之原本,记

  • 宝啬堂诗稿

    四卷。清张榕端(约1691年前后在世)撰。生平详见《河上草》(辞目)。本集是张榕端在内阁学士任上所刊刻的,辑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至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之间所创作的诗歌,集前有任邱庞垲所作

  • 历代铨政要略

    一卷。宋杨亿(974-1020)撰。杨亿,字大年,浦城(今属福建)人。宋太宗雍熙年间,年仅十一,被太宗召试诗赋,授官秘书省正字。淳化中,再试翰林,赐进士及第,授直集贤院。官至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工文章

  • 通鉴纲目测海

    三卷。元何中(1265-1332)撰。中字太虚,一字养正,抚州乐安(今属江西)人。年少钻研古学,家藏书万卷,手自校雠,与门人讲述《易》、《春秋》之学。至顺二年(1331),行省请讲授于龙兴路(今江西南

  • 皇清诗选

    三十二卷。清孙鋐辑评,黄朱芾编校。孙鋐字思九,华亭(今属上海)人,诸生。诗之精丽圆妥处,不减梅溪、片玉。著有《绘影词》、《镂冰词》和《皇清诗选》等。黄朱芾生卒年及里籍均不详。此集为清诗歌总集。所录清代

  • 经玩

    二十卷。清沈淑(详见《周官翼疏》)编。此书录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异文异字、经传中文字互异及《春秋左传》中分国土、地名、职官、器物、宫室之类,又录注疏十三经琐语。检核之功颇为勤笃,却无所考证发明,甚至

  • 左氏春秋集说

    十卷。附《春秋凡例》二卷。清朱鹤龄(详见《尚书埤传》)撰。鹤龄长于笺疏之学,所著《尚书埤传》、《诗经通义》、《读左日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著录。《左氏春秋集说》朱彝尊《经义考》著录为十二卷,注云

  • 威远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李南晖修,张翼儒纂。李南晖,通渭人,曾任威远县知县。张翼儒,平襄人。威远县志创修于明中叶邑令汪鲸,至乾隆李南晖任县令时,已二百余年,所存汪志仅有写本七十余页,李遂立意重修邑乘。翼儒系其

  • 皇极经世书解

    十四卷。清王植(详见《四书参注》)撰。宋人解《皇极经世书》者,有邵雍之子邵伯温将其书分为十二卷,使一至六卷为《元会运世》、七至十卷为《律吕声音》、十一至十二卷为《观物篇》;又有赵震将《元会运世》六卷分

  • 春秋非左

    二卷。明郝敬(详见《周易正解》)撰。郝敬字仲舆,号楚望,京山(今湖北京山)人,明代经学家。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累迁户科给事中,以浮燥降官宜兴县丞,移知江阴县,考下下,再降,遂挂冠归。杜门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