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防海新论

防海新论

十八卷。原题布希理哈撰,英国傅兰雅口译,金匮华衡芳笔述。希理哈始末不详。傅兰雅(1839-1928)为英国传教士。咸丰十一年(1861)被英国圣公会派至香港担任圣保罗书院校长。同治二年(1863)被清政府聘为北京同文馆英文教习。同治七年又受聘为上海江南制造局编译,供职长达二十八年之久,为江南制造局翻译科技书十几种。华衡芳(1833-1902),江苏金匮(今无锡)人,清末科学家,与英人傅兰雅合译过许多西方著作,此书即为一种。西历1861-1865年(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四年),美国历史上爆发了著名的南北战争。此书作者经历了这场战争,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年,写了此书,记述其所见所闻,并节录当时军中的一些文报,加以论断。同治十二年(1873),由傅兰雅口译,华衡芳笔录,译为中文。原书二十卷,其中二卷内容甚简略,故在译述时合入别的卷中,成十八卷。其书内容大略言之,卷一至八言今时之船与火炮比过去更精,则往昔之防守法已不可用,另当更新云。卷九至十一,论述阻遏敌船入内地之法。卷十二至十七,论述***的造法与使用法。卷十八论用灯光照明海上,以免敌船偷渡之法。此书因作者身历戎行,故书中所记多为亲身阅历,为研究美国南北战争史的珍贵史料。同时,又使当时中国人大开眼界,了解了西洋战法及其先进的武器装备等。但此书译文也多有草率之处,华氏《序》云:“甫及一月,书已脱稿”。故《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批评说:“盖自译书以来,从未有如是之易而且速者,足证翻译草率”。此外,书中卷一论南北战争之起由,也懵然未解。甚至脱漏北邦总统林肯之名,殊为不当。此书据《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云有“江南制造局本”。

猜你喜欢

  • 魏三体石经录

    一卷(民国十二年石印本)。吴宝炜撰。宝炜字宜常,河南潢川人。有《集拓汉魏石经残字》三编四卷,已著录。此书乃取民国十一年(1922)洛阳新出魏正始石经半段碑及残石的释文影印而成。半段碑两面刻字。正面为《

  • 翰林记

    二十卷。明黄佐撰。黄佐(1490-1566),字才伯,号泰泉,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嘉靖初由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广西学政、南京国子监祭酒,累迁少詹事。学宗程朱,然不以聚徒讲学

  • 祝子罪知

    七卷。明祝允明(详见《浮物》条)撰。此书是作者论古之言论。举例有五种,一为举,是是也;一为刺,非非也;一为说,原是非之故也;一为演,布反复之情也;一为系,述古作以证斯文也。卷一至卷三皆评论人物;卷四评

  • 辽阳县志

    四十卷。清裴焕星等修,白永贞纂。裴焕星,光绪三十四年(1908)拔贡,民国十四年(1925)裴焕星任辽阳县县长。白永贞(1867-?),字佩珩,隶满洲镶白旗,邑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候补

  • 东原兽医卞管勾集注

    见《司牧马经痊骥通元论》。

  • 化清经

    一卷。晋蔡洪(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蔡洪字叔开,吴郡(今江苏长江以南)人,初仕吴,入晋,举秀才,仕至松慈令。《隋书·经籍志》,儒家,梁有蔡氏《化清经》十卷,蔡洪撰,亡。《意林》、《唐书·经籍志》

  • 双溪杂记

    无卷数。焦竑的《经籍志》等认为是明王琼(?-1532)撰。王琼,字德华,太原人。官至兵部尚书。王琼著述甚丰,有《晋溪奏议》等。《双溪杂记》是杂记见闻的一部书,记载的都是朝廷中的故事。对于宏治以前的记事

  • 临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杨飞熊修,崔鹤龄、李思豫纂。杨飞熊字渭符,号璜溪,江苏淮安县人,出身举人,曾充内廷教习,康熙二十五年(1686)任临县知县。崔鹤龄,邑人,候补内阁中书。临县自古以来为征战之地,明末李自

  • 不易心堂文集

    一卷。清吴獬(生卒年均不详。)撰。吴獬字凤孙,湖南临湘(今属湖南省)人。光绪进士。官至广西荔浦县知县。吴獬以时文名噪于世,有才子之目。著有《不易心堂文集》、《不易心堂诗集》。此集系吴獬卒后,由其门弟子

  • 嘉谷山房诗草

    四卷。清张君玉撰。张君玉字嘉谷、号麓湄,广东英德人。生卒年不详。贡生。是诗草有:《登五层楼》、《春日闲咏》等篇章;诗体分五言、七言。该书为清同治间刻柳堂师友诗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