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母

韵母

五卷。明吕维祺撰。《音韵日月灯》之一。吕氏生平见“音韵日月灯”。吕氏谓字者孳乳增多者也。母之生子必本其父。父一而已,母有七,宫商舌牙之类是也。母有三十六,见溪之类是也。有开有合,分其族氏。有清有浊,辨其世类。有开收之等,以析伯仲。有点画反切,以核形体姓名。有“众”“独”之音,以分子姓世系。基于以上认识遂撰《韵母》一书。该书相当于韵图。它按照等韵学理,以声调为纲,统辖一百零六韵,将韵目标于书眉,注明开合呼及字数,纵列各声纽之字。各纽注以字母及等第,如见一、见三等,下列同小韵之字,顺序排列。字母之旁注明反切,各字之旁标明“众”、“独”、“补”。吕氏云:“‘众’者,一字数音者;‘独’者,独音也;其未查明者则缺之;间有‘补’字,乃沈韵原无而今补出者。”这部书对诗韵及《四声等子》等的分韵定呼,作了某些订正。吕氏云:“沈韵(案指诗韵)既失音等,复混开合,今依《等子》《经世》等书正之。然《等子》亦有讹者,如平声之侵覃盐咸、上声之寝感琰豏、去声之沁勘艳陷、入声之缉合叶洽,本呼如山开摄,而《等子》深咸二摄皆作合摄,以《正韵》《中原雅音》考之,俱宜改作开摄,袁子肩亦有宜作开摄之说。”认为《等子》定侵覃等闭口韵为合摄是“讹”,它们本呼如山开摄,这是吕氏根据后代〔-m〕尾变为〔-n〕尾的事实,否认它们本读为闭口(合摄),反诬《等子》讹误,说明吕氏对古今音变的认识是肤浅的。吕氏谓“声音以《正韵》为主,《正韵》主中原雅音”,因此《日月灯》三书所表现的基本属中原雅音。《韵母》的列字,大体折衷于诗韵与《正韵》之间。分等仍如《等子》的四等,不过它把一、二、三、四等称为开、发、收、闭,其分等主要从声类着眼,称谓仿效邵雍。在《同文铎》所附《图说》中,吕氏附《等子》四图,作为图说的例子,说明旧等韵对吕氏有重要影响。吕氏说:“盖以七音生切,切生字,字复生字,生生不穷,故曰韵母。”所以这部书称为《韵母》。《音韵日月灯》有明崇祯六年(1633年)刊本。

猜你喜欢

  • 戴静斋遗书二种

    二卷。清戴清(1762-1827)撰。戴清字静斋,先世为休宁(今安徽芜湖)人,后迁居江苏仪征。戴清天资异常聪慧。他少时读《国语》,便沉溺书中,如痴如醉。一生对地理之学研究颇深,于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

  • 垂训朴语

    一卷。明陈其德(生卒年不详)撰。陈其德,字太华,桐乡(今浙江省桐乡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据此书卷中“灾荒纪事”条,称其生于万历初年,而书中之记却作于崇祯十四(1641)、十五(1642)两年,由此断定

  • 古大学注

    一卷。明乔中和撰。乔中和(生卒年不详)字还一,明内丘(今河北内丘)人,官至太原府通判。著有《说易》、《说畴》、《图书衍》、《元韵谱》、《大易通变》。是书前有自序,后有跋。是书虽从古本,但诂义多杂。如分

  • 幸跌草

    三卷。清黄百家(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百家字主一,是黄宗羲之子。浙江馀姚人。本集计有杂文二十篇。其序《卢氏春秋三传纂凡》谓《春秋》本旨皆显以示人,并无暗藏机括,使人如猜谜射覆者,深得圣人作《春秋》

  • 周易经句异文通诂

    三卷。清李德淑撰。李德淑,常宁人。其余不详。此书择取古今《周易》诸本同异之处,相互考证。其中以现在通行的王弼本为底本,其它诸家本与王本不同者、陆德明《经典释文》、许慎《说文解字》、《史记》、《汉书》、

  • 读贾谊新书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撰。是书为读诸子札记之第十四种,此书以史汉补校的。《审微》篇“夫事有逐奸,势有召祸”,鸿厌谓“逐”为“起”字之误。《容经篇》,“在小不实,在大不窕,”庆谓“实”为“塞”字之误。其说甚精。

  • 函海

    四十函一百六十三种,八百五十二卷。清李调元辑刊。李调元字雨村,号墨庄,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由广东学政监司畿辅,官至潼商道。家藏书数万卷,爱才若渴,有《童山诗集》、《雨村诗话》存世。调元

  • 莲华经石刻

    十四卷。明代董其昌(生卒年不详)书。原本为七卷,因每卷析为二,故称十四卷。大体书成于明万历廿七年(1599)至万历三十八年(1610),相距长达十二年之久。有经文近十万字,洋洋大观。但石之存佚不可知。

  • 古韵谱

    二卷。清王念孙撰。王氏生平见“广雅疏证”。是书见于罗振玉所辑《高邮王氏遗书》。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十一亦存王念孙古韵分部说。王氏分古韵为二十一部,《古韵谱》按所分二十一部,分别辑录《诗经》、《楚辞》

  • 伯牙心法

    一卷。明杨抡撰。杨抡号桐庵。又号鹤溆。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书中凡宫音三曲、商音六曲、角音三曲、征音七曲、羽音三曲、商角音三曲、慢宫调一曲、黄钟调一曲、凄凉调一曲、清商调二曲。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