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石斋笔谈

韵石斋笔谈

二卷。清姜绍书(详见《无声诗史》)撰。绍书“少而种学,长益博综,竹书蝌蚪,多所研究”,“弥复肆力于考鉴”。此书分上下两卷,共五十八条。记载所见古器、书画、奇玩,“推论得失,搜讨同异,别白真赝,有论有脊”。上卷裕阁藏书、永乐大典、名贤著述、朝鲜人好书,下卷晚季音乐、白兔、沙雉、文臣玉带八条杂论它事,与全书内容不等,大概是随笔记录。体例仿南宋周密《云烟过眼录》,但密书以收藏之人标题,此书以其物为兴;密书只记物名,此书详记物状及收藏人授受始末,天成太极图一条偶见圆石之中黑白相间,借以驳斥朱子谓太极无形,延陵十字碑一条力辩孔子未尝到过吴地之说,辩黄石文王鼎附会博古图,辩天启甲子年(1624年)所得玉玺非秦物,辩河庄淳化帖非王著原摹为宋人重刊,辨句容崇明寺藏经有宋元祐五年张晖、潘泽题名,无斗神幻书,辩宋徽宗高士图董其昌误以为王维,辩宋藏经多仿苏黄字体,并非二人真迹。论证确凿,有理有据,可资考证。有《四库全书》本,乾隆道光年间长塘鲍氏《知不足斋丛书》本,1883年序仁和葛氏《啸园丛书》本,清光绪年间武进盛氏《常州先哲遗书》本,1913-1915年上海广益书局《古今文艺丛书》排印本,1921年上海古书流通处据鲍氏刊本影印《知不足斋丛书》本,193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铅排印本,1936年上海神州国光社《美术丛书》排印本,以及民国年间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1983年、1984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笔记小说大观》本。

猜你喜欢

  • 经义考补正

    十二卷。清翁方纲(详见《诗附记》)撰。《四库全书总目》把朱彝尊《经义考》列入史部目录类,很不合适。张之洞《书目答问》把它列入经部总义类,较为妥当。方纲本书也是如此。本书虽多补正,但往往有举其细而遗其巨

  • 金汤十二筹

    八卷。明李盘撰。李盘字小有,江苏扬州人。此书以十二筹为名,《四库提要》云今本所存八筹,阙四筹。此书别本题作“李长科”。《扬州府志·艺文志》载李盘《残本金汤十二筹》八卷,注云“即李长科也”(王重民《中国

  • 楚辞考

    四卷。(日)冈松谷(1820-1895)撰。冈松谷,名辰,字君盈,号谷,丰后人,学于帆足万里,出仕于熊本藩,明治时期为东京大学教授。著有《庄子考》四卷等。《楚辞考》采录的作品包括《楚辞灯》所收的屈原作

  • 易经图解

    一卷。清桑日升撰。作者为湖南零陵人,生卒年不及仕履均不详。据此书自序题顺治十五年(1658)季春,可知其乃清初之人。朱彝尊《经义考》载此书为一卷。此书以为学易必先学图,图不学则易不传,因作图解。但其内

  • 倪石陵书

    一卷。宋倪朴(约1173年前后在世)撰。倪朴,字文卿,号石陵,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生卒年不详。因居于石陵村,所以号为石陵。曾应进士举。绍兴末(1162),金人将南侵,朴拟上万言书,但无回音。郑伯熊

  • 枣林杂俎

    明清之际谈迁(1593-1657)撰。谈迁原名以训,字观若;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浙江海宁县枣林人。明天启元年(1621)撰著《国榷》,清顺治二年(1645)续订崇祯、弘光两朝史事。顺治十年北上居京,

  • 偶得绀珠

    一卷。明黄秉石(生卒年不详)撰。黄秉石,字复了,江宁(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万历中以荐为推官,官至严州府同知。此书杂采各家诸书,饾饤少绪,又多不注出处,盖为其随手笔记,未有铨次体例而已。

  • 潭印阁法帖

    一卷。清常大淳刻。常大淳,生卒年不详。字南陔,官至湖北布政使。道光二十三年(1844),常大淳得到唐欧阳洵之《小楷千字文》的宋拓本,便摹勒上石,世称《潭印阁法帖》。该帖虽极工美,但与欧法不似,加之帖中

  • 庞文恪公年谱

    一卷。清庞钟璐自编。钟璐字宝生,清末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卒谥文恪。前五十一年为钟璐自述,名《知非录》,后四年为其子庞文鸿补编。本谱收有谕祭谕碑及翁同和撰墓志铭。现存

  • 宣和集古印史

    八卷。明来行学刊。来行学字颜叔,杭州(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自序中称来行学某日耕于石箐山畔,见桐棺裂,得朱筒一函,内有蜀锦重封《宣和印史》一卷,素丝玉轴,朱印墨书。原是宋代南渡之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