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诂补遗

韵诂补遗

一卷,共六卷,其中《韵诂》五卷,《补遗》一卷。清方浚颐主编。浚颐(1815-1889),字子箴,号梦园、宝米斋、待月簃等,安徽定远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累官至四川按察使。书室名二知轩。尚著《二知轩文存》。方氏认为《佩文韵府》一书卷帙浩博,非村塾之土所能尽备,坊间之《诗韵含英集成》等书,率皆捃摭浮藻,莫知本源。仪徵阮氏《经籍纂诂》一书,以经训释韵而旁及诸子,每字本本元元,收录详尽,其书信善矣,而一韵动辄千言,记诵家苦之。乃商请大府,特开书局,别辑《韵诂》一书。所收采上自《史》《汉》,下讫《集韵》书凡十种。《史记》、《汉书》,江都薛介伯(寿)编之,《三雅》之书,仪徵阮南疆(恩海)编之,《方言》、《释名》,定远凌仲桓(兆熊)编之,《玉篇》、《广韵》、《集韵》,秀水汪龙溪(元鲁)编之。甘泉赵松梃(煜)编《说文》未卒业,赵君歾,江都李宾嵎(祖望)续成之。并取《说文》所有《佩文》未载者,依唐宋韵书,附入每韵之末。局中同人并续成《补遗》一卷。方氏总其成焉。是书实即阮氏《经籍纂诂》之简编也。有光绪四年(1878年)淮南书局刻本。

猜你喜欢

  • 日闻录

    一卷。元末明初李翀(生卒年不详)撰。李翀生平事迹不详。书中记有元顺帝至正甲辰(1364)及至正丙午(1366)年间事,距明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仅一二年,可知其人已入明。又据书中皆称元为国朝,可知

  • 镏子政春秋说

    不分卷。章炳麟(详见《春秋左传读叙录》)撰。据《汉书·刘向传》说,刘歆治《左传》,以左氏义“数以难向,向不能非。”刘向“间犹自持其《穀梁》义。”桓谭《新论》也说刘向、刘歆父子“尤珍重《左氏》”。章炳麟

  • 张小山小令

    二卷。元张可久(1270?-1348?)撰。可久字仲远,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待考。尝仕为路史,转首领官。亦官桐庐典史。工散曲。著有散曲集《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等

  • 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演义

    见《***》。

  • 尹楚珍年谱

    不分卷。清尹壮图(1738-1808)自记。壮图字万起,号楚珍,云南蒙自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江南道监察御史、内阁学士等官。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因进言获罪,降职回籍,

  • 梅村先生遗诗一册

    不分卷。清汪士铎(生平见《汪梅村先生文集》)撰。该册共有古今体诗二百一十七首,在士铎卒后三十年,由同乡邓之诚冬游太原书铺,购得《手书乙卯随笔》、《丙辰备遗录》、《忆亡尘语录》、《健亡偶识》四种稿本。前

  • 宫教集

    十二卷。宋崔敦礼(?-1181)撰。崔敦礼,字仲由,通州静海(今天津市)人。绍兴末,与弟崔敦诗同登进士。仕至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其诗文篇帙甚丰。大体格律平正,词气畅达。虽不能标新立异,但亦周规折矩,尺寸

  • 活人总括

    见《伤寒类证活人总括》。

  • 上杭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顾人骥修,沈成国纂。宋宁宗嘉泰二年知县黄葵首修县志。宋理宗开庆改元知县钟绍安再修。明成化二年知县萧宏、弘治六年知县徐绶、万历七年知县杨万春先后三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

  • 师郑堂读经札记

    一卷。孙雄撰。共四十五篇。除《皇父考》、《释义民》两篇与刊本重复,其余四十三篇都是刊本所未收的。书称札记,主要是训诂考证。如《尚书》“名义”条,谓“尚书”见《墨子·明鬼篇》,由此可见“尚书”不是西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