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问

韵问

一卷。清毛先舒撰。毛氏生平著述,见“声韵丛说”。是编杂论古韵,设客问七则以畅其说。其论“东”“冬”之分,谓有唇舌之别。以唇辨之,则东部一韵多开唇出声者也;冬部一韵多撮唇出声者也。以舌辨之,则东德翁反,此舌尖抵腭之音也;冬嫡邕反,此舌满抵腭之音也。案“东”“冬”二韵,古多分用,先舒谓古即为二韵,其说很是;但把韵母与声纽的发音部位搅在一起,则凿空立论,殊不足取。书中又述沈约韵、孙愐韵、唐人韵、入声表、孙愐二百六部、唐人一百七部等,大多以意为说,颇乏依据。毛氏当清之初季,古音学尚未昌明,所论多臆断谬误之处亦所难免。是书收入《昭代丛书》(康熙本)乙集第五帙、《昭代丛书》(道光本)乙集第四帙。

猜你喜欢

  • 奚囊手镜

    十三卷。明杨循吉(详见《苏州府纂修识异》条)撰。杨循吉好收藏异书,闻有秘本,必欲购成缮写。此书荟粹各家类书,颇称博赡。但卷帙浩繁,又不分门目,显得茫无体例。刘凤、王世贞曾分得其书稿,后逐渐散佚。《明史

  • 孝经管窥

    一卷。清窦容邃(1682-1754)撰。窦容邃字樗村,一字闻子,河南朱阳(今柘城)人。著述有《孝经管窥》一卷、《二思编》、《敬义堂集》。是书不用旧说,以经文中“不敢”二字为全书之枢纽,引“不敢”所在句

  • 读经心解

    四卷。清沈梅撰。梅字雪友,浙江会稽人,治法家言,兼研经学,著有《易书诗礼心解》,后多散佚,止存一百五十余条,分为四卷。卷首有贺熙龄、何绍基二序,卷末有谭光祜跋,极称沈氏其人。今按,卷一,解“讼·九二”

  • 说文拈字

    七卷,《补遗》一卷。清王玉树(1764-1843)撰。玉树字松亭,安康(今属陕西)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尝权惠州府通判。此书为考订《说文解字》之作,分为《考经》、《辨体》、《审音》、《订误

  • 汉铙歌发

    一卷。明董说(1620-1686)编。董说字若雨,号西庵。乌程(浙江吴兴)人。明诸生。明亡,改姓林,名蹇,字远游,号南村,又名林胡子,自称槁木林。顺治十三年(1656)削发入灵岩寺为僧,法名南潜,又名

  • 谷音

    二卷。元杜本(1276-1350)编。杜本字伯源,江西清江人。元武宗、文宗均召而不仕。惠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又称疾归。人称清碧先生。有《清江碧嶂集》,此集卷末有张榘跋称:右诗一卷,凡二十三人,无名者四人

  • 经德堂全集

    八种,二十六卷。清龙启瑞(详见《尔雅经注集证》)撰。八种中最要者为《尔雅经注》三卷《音释》二卷《集证》三卷,本书有专条介绍,可参阅。《经籍举要》一卷,以义理致用之学为宗举列典籍,所列虽不甚广,然亦可考

  • 休复居诗文集

    十二卷。附《元后妃公主列传》一卷。清毛岳生(1791-1841)撰。毛岳生,字生甫,一字兰生,嘉定(今属上海)人,诸生。博综经史,不随人俯仰。少孤贫,长期流离闽中。刻苦勤奋,著有《元史》,《休复居诗文

  • 棉花图

    十六幅。清方承观(?-1768)命人编制。方承观,字遐谷,号问亭,又号宜田,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官至直隶总督,卒谥恪敏。《棉花图》十六幅分别题为布种、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拣晒、收贩、轧核、弹花

  • 尚书苇籥

    二十一卷。潘士遴撰。其生卒年不详。士遴字叔献,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明代学者。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大理寺寺副。《尚书苇籥》全书立意,欲囊括汉、宋诸儒旧说,而折衷以己意。其自视过高而才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