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郑公谏续录
二卷。原书不具撰者姓名,《四库提要》考订其为元翟思忠所作。翟思忠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史称魏徵前后进谏二百余事,然王方庆《魏郑公谏录》仅得130条。本书摭拾众说,以补王录之不足。其中间有与史传异同,且有实非谏诤之事而记录者。《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出,有《四库全书》本;《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清芬堂丛书》(史部)本。此外,《畿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社会科学类)又有《魏郑公谏续录》一卷本。
二卷。原书不具撰者姓名,《四库提要》考订其为元翟思忠所作。翟思忠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史称魏徵前后进谏二百余事,然王方庆《魏郑公谏录》仅得130条。本书摭拾众说,以补王录之不足。其中间有与史传异同,且有实非谏诤之事而记录者。《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出,有《四库全书》本;《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清芬堂丛书》(史部)本。此外,《畿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社会科学类)又有《魏郑公谏续录》一卷本。
二十三卷。明姚文蔚(详见《周易旁注会通》条)撰。此书采史传中先机应变之迹,自春秋至元朝,总汇为一书,共二十三卷,分言、事、兵为三类。编名“省括”,盖取“太甲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之”之意。间亦有论断
八卷。清陈诒厚撰。诒厚又名学诗,字连庭,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其自序云:自束发以来,六书未学,五音未审,每拈一韵,十失八九。乃取《康熙字典》、《佩文韵府》二书详为校核,先于一韵中厘其部画,复于每字之
四卷。清黎耿然(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黎耿然,字介庵,晋江(今福建厦门市)人。生卒年不详。久困诸生,乃弃文从军,积功官至云南总兵。著有《时一吟诗》。是集凡诗四卷。多为率意吟咏而成,故诗格不高。盖作
七卷。清曹之升撰。之升字寅谷,浙江萧山(今浙江萧山)人。官至陕西醴泉县知县。是书分《论语》三卷,《大学》一卷,《中庸》一卷,《孟子》二卷,皆取其实事之当考证,为博征而详说。邵晋涵序称其以和粹之识,潜心
十二卷。清苏宏祖(?-1664)撰。苏宏祖字光启,汤阴(今辽宁省辽阳)人。清顺治进士,隶汉军正红旗,崇德三年(1638)由举人授户部启心郎,世职牛录章京,顺治元年(1644)授河南、河北道,福建兴泉道
二卷。清汪宪撰。汪宪字千波,钱塘(浙江余抗)人。乾隆十年(1745)进士。官任刑部陕西司员外郎。此书大旨认为,学易是希望减少过失,而想减少过失,唯在知悔,悔存而凶吝渐消,可以日趋于吉。所以用“存悔”二
四卷。明徐学聚撰。学聚,字敬舆,兰溪(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该书是辑录历代宦官事迹的专著。自周秦以后一直至明代。书中内容分“善可为法”和“恶可为戒
四卷。宋王象之撰。王象之,金华(今属浙江省)人,曾知江宁县。所著《舆地纪胜》二百卷,是一部南宋地理总志,约1227年成书。《舆地碑记目》为其中的四卷,以天下碑刻地志之目,分郡编辑,各注其年月姓氏大略于
四卷。明代释□□撰。古庭,是学法师善学的自号。《古庭祖师语录辑略》为语录体佛书。主要记载善学法师博学佛法,弘传宗义的言论及有关教义之见解。善学,俗姓马,出生于儒学家庭。学内外典,尤对《清凉大疏钞》、《
七卷。美国丁韪良(详见《性学举隅》)撰。1856年,合信《博物新论》问世,当为近代科学输入中国之首。当时徐寿(1818-1884)曾与华蘅芳(1833-1902)根据《博物新论》设计出中国第一艘汽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