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鲍参军集

鲍参军集

十卷。宋鲍照(约414-466)撰。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南朝宋杰出文学家。曾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出身寒微。文帝时为中书舍人。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子顼起兵失败,他在荆州被乱军所杀。工诗,长于乐府,辞藻华美,骨力强劲。《拟行路难》十八首,抒发贫士愤激,风格清俊飘逸,奇特瑰丽,音节错综,有时直抒胸臆,有时则纯用比兴。《七言乐府》,对唐诗人李白,岑参颇有影响。文、赋如《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皆为名篇。著有《鲍参军集》。南朝齐永明年间,虞炎奉齐文惠太子命,编辑鲍照诗文,虽然“片辞只韵,罔不收集”,但究竟“年代稍远,零落者多,今所存者,傥能半焉”(虞炎序)。《隋书·经籍志》著录“梁六卷本”,大概就是虞本。隋唐时,有《鲍照集》十卷本。宋代有十卷刻本,直至清代仍见载于《降云楼书目》中,毛扆、钱曾、毕子肃等,也曾用宋刻本校过明刻本。明刻本现存最早的当属正德五年(1510)朱应登刻《鲍参军集》十卷本,据朱应登跋语,这个刻本的底本是得自都穆家的一个旧本,《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却又认为“旧本之说不可信”,其实朱本编次与宋刻本相同,所谓“旧本”恐即是宋本,四库馆臣因未曾见过宋本而生疑问。另有一个明刻本即《四部丛刊》影印毛扆校宋本,这个明刻本的编次与朱应登本同,但《行路难》第七首“蹲蹲”作“樽樽”,“啄”作“逐”,与朱本有异,可见所据宋刻底本与朱本不同。明末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有《鲍参军集》二卷,其底本亦应是朱应登十卷本,唯篇目次第重新编过,又较朱本增多诗数首。清人胡风丹《六朝四家全集》本则自张溥本出。鲍集注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鲍参军集注》为最详备,此书原有清人钱振伦手稿,后黄节取诗注部分增补为《鲍参军诗注》四卷,钱仲联在此基础上再次补订,增辑历代评论资料,并将全集校勘一过,可谓集其大成。

猜你喜欢

  • 蠙庐诗钞

    十卷。清王荫槐(1782-?)撰。王荫槐,字味兰,号子和;家有偶园,自号偶园荷锄者。盱眙(今属江苏省)人。他于道光癸酉乡举后七上春宫皆不第,丙戌挑二等改校官将及,以亲老乞停选,终养于家。五十岁时,刻有

  • 读左随笔

    不分卷。清王元稚撰。元稚字少樵,自号无暇逸斋主人,籍贯不详,光绪、宣统年间曾主讲顺天高等学堂。潜心经史,所著书十余种,合为《无暇逸斋丛书》印行,是书是其中的第十一种。据编首自序,此书原名《左传讲义》,

  • 忠恕堂读经记

    二卷。近人赵赞元撰。赞元字襄丞,安徽凤阳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前面为总论。上卷是“修身”,“说四书”二十九篇;“说《毛诗》”九篇。下卷是“治人”,“说四书”三十三篇;“说《毛诗》”十八篇;“说《

  • 学庸图说

    一卷。清侯连城撰。连城字宗璞,江苏梁溪(今江苏无锡)人。是书首有连城自序及例言。四书中《论语》、《孟子》随时记录,不相联贯。唯《大学》、《中庸》逐节相生,脉络交贯,由一章化为全部,而全部又归于一章,其

  • 同人传

    四卷。清陈祥裔(生卒年不详)撰。陈祥裔著有《蜀都碎事》。本书采自秦汉至元明,凡同姓名者编辑成册。书末又附父子同名字者数人。采摭颇详,取舍亦十分慎重。如《太平广记》中,再生之王翰,与唐朝诗人之王翰相同。

  • 野记

    四卷。明祝允明(1460-1526)撰。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书法家,文学家。弘治举人,官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工书法,能诗文,名动一时。书与文征明、王宠为当时书法大家

  • 绿云山房诗草

    二卷。清劳蓉君(1816-1847)撰。蓉君,字镜香,号采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劳丙堃之女,陈锦书之妻。蓉君少负诗名,才识聪隽,博通经史。为诗文不沾沾于绮丽骈偶,其怀古之作,卓具史识。至于刻画物志

  • 经世策

    一卷。明魏校(1483-1543)撰。校字子才,祖先本姓李,号庄渠,昆山(今属江苏)人。弘治进士,官至太常寺卿,掌国子监祭酒事。私淑胡居仁主敬之学,而贯通诸儒之说,择执尤精。著有《周礼沿革传》、《大学

  • 爝火录

    三十二卷。附录一卷。清李天根撰。天根字大木,号云墟散人,江苏江阴人。因南明为明之残余,如同爝火,因以名书。该书成于乾隆十三年(1748)。记载南明弘光、隆武、绍武、永历、鲁监国五王史事。起于顺治元年(

  • 论范

    二卷。元欧阳起鸣撰。起鸣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其书杂取经史诸子之语为题,各系以论,而以史事为多。共六十篇。《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所见多乖僻,不足采录。”《四库全书》列为“存目”(两淮马裕家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