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
【源】 见《姓苑》(15,21)。汳水,即河南境内之汴水,居于汳水者以为氏(60)。【布】明时河南怀庆府(治所在今河南沁阳)(15,21,60)、今大陆(91)等地均有此姓。 【人】反涘,汉时人,见《印薮》(15,21)。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於《姓苑》,未详其源。
汉代有反涘; 明代河南怀庆府(即今河南沁阳)有反氏。
【源】 见《姓苑》(15,21)。汳水,即河南境内之汴水,居于汳水者以为氏(60)。【布】明时河南怀庆府(治所在今河南沁阳)(15,21,60)、今大陆(91)等地均有此姓。 【人】反涘,汉时人,见《印薮》(15,21)。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於《姓苑》,未详其源。
汉代有反涘; 明代河南怀庆府(即今河南沁阳)有反氏。
读音:Dáluōk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扎鲁特(23,63,260)。【变】 ①一作〔达络克〕(260)。②清正白旗满洲马甲德保之妻为塔禄克氏,镶黄旗满洲护军德绷额之妻为达鲁克氏(260),〔塔
读音:xī róng【综】 春秋时孔子弟子有奚容蒧,鲁人(11,17,21,60)。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周奚容蒧、鲁人,孔子弟子。” 《中文大字典》亦注: “复姓
读音:ài jīn艾斤氏改为艾氏。(见《河南官氏志》)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收载。其注据《河南官氏志》 云: “艾斤氏改为艾氏。”(按: 《郑通志·氏族略》作“去斤氏”。)
读音:Suǒfū【源】 唐时高丽大酋有所夫氏(60,62)。历史上高丽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唐书》注云: “高丽大酋有所夫氏。”
读音:wǔ lǐ【源】 汉时零阳蛮之姓,见《姓苑》(11)。零阳故城在今湖南慈利东。五里为地名,盖以地为氏(60,62)。【人】 五里清夫,东汉时南方零阳蛮,见《汉书·南蛮传》(11,60)。历史上罕
读音:Rǔjīn【源】 非汉族人姓,见《魏书·官氏志》(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 《魏书·官氏志》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fàn【综】 梵禹俞,宋时福建连江人,绍兴进士(15,21,24,60)。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四川之合江,山西之大同、忻州及雁北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源。《姓
读音:Sībù【综】 纳西族姓。自称摩梭人,云南宁浪、永宁等地均有此姓(151)。
读音:Lán【综】 源出不详。河南林县有此姓(343)。
读音:Xióngcā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