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
【源】 ①春秋时卫嗣君复之后,见《风俗通》(1,9,12,15,17)。②宋初以庙讳改胤氏为嗣氏(17,60)。【望】 汲郡(418)。【布】 北京有此姓(9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吕梁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 《风俗通》云: “卫嗣君之后。”嗣君,将继承君位者。此当系出姬姓。②又注: “宋之胤氏,避讳改为嗣。”宋太祖名匡胤,避其名讳,胤氏改姓嗣氏。
汉氏有嗣居仁、嗣光审。
【源】 ①春秋时卫嗣君复之后,见《风俗通》(1,9,12,15,17)。②宋初以庙讳改胤氏为嗣氏(17,60)。【望】 汲郡(418)。【布】 北京有此姓(9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吕梁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 《风俗通》云: “卫嗣君之后。”嗣君,将继承君位者。此当系出姬姓。②又注: “宋之胤氏,避讳改为嗣。”宋太祖名匡胤,避其名讳,胤氏改姓嗣氏。
汉氏有嗣居仁、嗣光审。
读音:Mónā《姓氏词典》 据《明史》 收载,其注称: “明有摩那驼喃。”未详其源。
读音:Quǎn【源】 源出不详。山西平陆(298)、安徽淮南(362)、台湾南投、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中国姓氏辞典》据《菲华日报》 收载。其注称: “今台湾有此姓。”报载张勇 《台
读音:Èěrkè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喀喇沁(23,63)。【变】 清蒙古镶黄旗中有额尔德特氏(61),蒙古正黄旗中有额尔哲特氏,蒙古镶黄旗、蒙古镶红旗中均有额尔特特氏(259),镶
读音:Xìng/Shing,Sying【综】 源出不详。清时四川有此姓(86)。
读音:Zhōngshuāng《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简明中国通史》注云: “源于楚之先族祝融氏。”未道其详。
读音:Dédūěr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援引 《瑷珲县志》 收载,或作德都尔。后改单姓“德”、“杜”,盖取得都尔之首音谐 “德”、“杜” 以为姓。
读音:Wūyáng【源】 见《姓觿》(17)。古有名巫阳者,善卜筮,或其后以为氏(62)。按,湖南芷江南有巫水,亦曰无水,芷江东南有无阳县,今已改名为午阳,巫阳即无阳,或以地名为氏。【望】 楚郡(17
读音:艾姓的来源主要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艾姓始于夏后氏,夏朝有大臣汝艾,后人以祖辈名字为姓,遂成艾姓。春秋时期有艾姓在山东形成望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变迁,如今艾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黑龙江、江西
读音:Bùliè【源】 金时人姓(23,63)。【人】 布埒库,金章宗时寿州同知军州事,死难赠昭勇大将军(23)。金时女真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金史》有布埒·库,寿州同知军州事,死赠昭
读音:Dìlǔpǔ彝族姓氏。本氏族名,或以代姓。见《中国人的姓名·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