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ān

干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邑名为姓氏。吴有干隧之地,故多干姓,以邑为氏。二是为春秋时宋国大夫干犨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中“”字为姓。三是少数民族改姓,如北魏纥干氏改为干氏。

干姓发源于荥阳(今河南郑州)、颍川(今河南许昌)。明初,干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今上海、河北、山东、山西、甘肃、湖北、安徽、江西、四川等地都有分布。

干姓历史人物有干将,春秋末年吴国人,著名冶金匠,铸剑天下无双。吴王曾命他铸造宝剑,干将“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金铁凝固不流,其妻莫邪舍身投入冶炉,于是金铁相融。三年,剑成,雌雄各一,雄为干将,雌为莫邪。干宝,晋代文学家、史学家。少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所撰《搜神记》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在传统小说发展史上影响极大。

干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七十三位。


【源】 ①春秋时宋大夫干��之后(6,12,17)。②周武王之子封于邗(故城在今江苏江都),后灭于吴,子孙遂以国为氏,后改邗为干(69,89)。③战国时吴国有干遂(故城在今江苏吴县西北40里)之地,多干姓,以邑为氏(15,60,91)。④北魏孝文帝时改纥干氏为干氏,见《魏书·官氏志》(17,60,70)。【望】 荥阳、颍川、江都(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人】 干宝,晋时新蔡人,官散骑常侍,著《晋记》、《搜神记》等书(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围场,山东之昌乐、平邑,山西之大同、长治,甘肃之舟曲,湖北之武昌,安徽之贵池,江西之宜丰,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宋大夫干犨之后。”望出荥阳、颍川。② 《姓氏考略》 注云: “吴有干隧之地,故多干姓。殆以邑为氏。” 干隧,吴邑,春秋时吴王夫差为越王勾践擒获处。其地在今江苏吴县西此四十余里。③又据《魏书·官氏志》 注云,“魏纥干氏改为干氏。”④其注“干类”据《路史》注: “青阳取干类氏,生少昊,后有干氏、类氏。” 《中国姓氏大全》 注云: “本作 ‘邗’,周武王子邗叔之后。”

春秋陈有干征师; 汉有蜀郡尉干献; 吴有军师干吉; 晋代有干瓒,将军; 又有干宝,著《搜神记》。

猜你喜欢

  • 圍⿔

    读音:Wéigūi【源】 ①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大夫斗围龟之后(6,7,12,15)。 ②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文公子灵围龟之后(5,60)。

  • 臘波

    读音:Làbō白族姓氏。“腊”,白族语指虎; 腊波,以老虎为图腾的氏族,或以族称为姓。或取làbō之首音谐以汉字“腊” 以为单姓。或写作罗、娄,后又改为何、和、胡、鲁、木等。见 《中国人的

  • 柰曼台

    读音:Nàimàntái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本为部落名,以为氏。《和尚传》有蒙古柰曼台氏。

  • 黎姆安加

    读音:Límǔ’ānjiā【综】 彝族姓。属黎姆里里家支,四川冕宁有此姓(375)。

  • 读音:Fú/Fwu【综】 《姓氏英贤传》有子俛子,齐人,著书五篇,论兵法,与穰苴同。按此,即为俛氏,〔子俛〕不必为复姓。详解参见扁姓(7)。

  • 土路木

    读音:Tǔlùmù【综】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县(435)。

  • 顧戴

    读音:Gùdài【综】 当系顾、戴二单姓所合成。台湾高雄有此姓(68,261)。

  • 读音:Lián/Liann,Lyan【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 喬噶木克

    读音:Qiáogǎmùk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科尔沁(23,63)。【人】 乔噶木克文程,清正黄旗人,世居科尔沁,官副都统(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初,蒙八旗之正黄

  • 读音:Lún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